【东看西看】许维鸿:创新能力不足加剧美国经济困境

  中新经纬1月4日电 题:创新能力不足加剧美国经济困境

  作者 许维鸿 甬兴证券副总裁

  2022年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跌掉了三分之一,全球投资者都在担心硅谷2023年的精气神。2022年底人气电影《阿凡达2》票房不及预期,又拖累迪士尼公司的股票价格持续走低,美国股市的“圣诞节行情”爽约了。我虽然不是影迷,但阿凡达第二部电影似乎暗示着美国硅谷的普遍困境:尽管有十二年前第一部电影的粉丝情怀,但是仅仅靠同级别特效依然不能吸引新粉丝入坑。加上华丽内容包裹着老套的叙事和陈旧的价值观,出现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作为美国经济的核心引擎,硅谷和华尔街也面临着美国老旧“全球化”思想、老旧“殖民主义”价值观的困境,自身创新能力不足,2023年前景黯淡。

  美国的困境

  技术上的困境是它们的共通之处。过去十几年,硅谷并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技术迭代创新,也就是那种让你眼前一亮的跨时代技术。几个科技巨头公司都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缝缝补补,典型的困扰消费者的问题类似于——苹果第十四代手机到底和第十代有啥技术升级?各跨国企业CEO只能通过回购本公司股票“消化”账面上的现金,因为确实买不到拥有革命性技术的企业或团队。2022年年底,硅谷巨头又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大规模裁员,真正实现了在资产负债表和团队规模的“双缩减”。

  硅谷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必然带来华尔街纸面财富的缩水——美联储加息让美国债券市场的牛市可谓“四十年一遇”,经济滞涨让固定收益部门叫苦不迭;股债双杀行情中,2022年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33%,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差表现;市值缩水10万亿美元,跌幅超30%。最让投资银行和基金经理担心的是,没有硅谷持续技术创新对资金的需求、没了中概股背后代表的中国经济增长,美国股市的IPO规模还会持续低迷。2022年美国股市新股发行增量不足,各路政客还能怪乌克兰危机、美联储加息、新冠肺炎疫情,2023年的替罪羊还能找哪个呢?

  数字货币市场的崩溃,也许是2022年一只“政治正确”的替罪羊。但是,真正让数字货币“去中心化”乌托邦梦想破灭的,恰恰是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为了维护美元结算体系的威慑力,美国将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延伸到了硅谷、延伸到了“去中心化”梦想的数字货币跨境结算体系,让全球投资者看明白了美元体系统治力无法与工程师们的金融乌托邦共存,数字货币技术的资产大缩水也就是必然的了。比特币不能挑战美元霸权,硅谷的技术创新必须服从美国利益。

  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直被全球各界期待能拿出“全球化3.0”的新价值观,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但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在新一轮全球化过程中,当美国主流价值观与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美国依然在沿用一百年前英美殖民主义那一套,依靠挑动地区内、甚至是一个国家内的冲突,通过制造混乱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没有找出不同文明、不同文化间更好的共存模式。

  新的文明冲突被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2022年的乌克兰危机、持续多年的“美国优先、与中国进行新冷战”,都是美国政客给出来的解决办法,显然不能满足新时代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利益诉求。即便是欧洲发达经济体,乌克兰危机也造成全面的能源成本快速上涨、工业企业产能转移到美国的长期窘境,加上持续高企的通货膨胀,不得不面临欧元区自身的资产负债表缩减和2023年的经济衰退。

  中国的机会

  欧元区的困境折射出全球的阿凡达困境,资产负债表萎缩最终会造成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下降;世界需要新的增长模式,抵消美元独大带来的周期性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与中国发展更加深刻的经贸和投资关系。2022年,中国的A股市场是世界主要股市中唯一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的证券市场,全年新股发行规模达到5868亿元、创历史新高;再加上港股的1000多亿港元新股发行规模,中国股市增量超过美国的四倍;2022年世界IPO业务排名前十大券商中国独占鳌头,恐怕是顺理成章的了。

  不同于美国,中国股市的快速扩张并不是以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无节制的监管放松为基础。中国在过去几年里是全球唯一一个维持“常规、正常形态”收益率曲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债券市场并没有出现利率期限结构的扭曲,平稳渡过了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去杠杆化”,有效避免了日本式的房地产“资产负债表萎缩式衰退”。2023年的中国货币政策,必然还是要全力保障“正常化”的独立精神,保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正常机制,对房地产的信贷宽松也只是“正常化”的过程,针对行业中健康运营且有品牌的开发商,这种精准的货币宽松也适用于居民消费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而非大水漫灌的无节制宽松。

  股票市场扩容对中国经济的正面作用,早就为各界认可和期待。一个良性发展的股市,对于中国工业投资板块的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对千千万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预期至关重要。因此,2022年A股规模扩大,也伴随着退市节奏加快,全年退市公司数量达到50家、较2021年增幅超100%,并超过2018年至2020年三年期间退市公司的总和;这不仅体现了A股吐故纳新、优胜劣汰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还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保护投资者远离亏损企业、树立A股市场的国际公信力。

  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也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历史性机遇。从技术上讲,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相当规模的离岸人民币市场,需要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金融机构,在零售消费、贸易支付、结算清算、保险保理、证券投资、大宗商品、衍生品等诸多领域提供人民币服务的解决方案。这显然需要各自政府长时间的培育和推动,需要中国“一行两会”加大国际化的监管沟通和协调,推动新时代中国金融更大范畴、更高层次的双向开放,助力世界经济摆脱阿凡达困境。(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编辑:王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