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荷:理财赎回风波渐平,市场开启修复上半场

  中新经纬1月4日电 题:理财赎回风波渐平,市场开启修复上半场

  作者 李清荷 华福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

  2022年11月份以来的理财赎回潮带来的踩踏行情下,各类债券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短券跌幅明显大于长券,信用债的跌幅明显大于利率债的跌幅。目前对利率债影响已经消散,对高流动性信用债的冲击开始企稳。赎回风波渐平,当前处于市场修复初期的上半场。

  破净潮和赎回潮下理财新发热度有所减弱

  在破净潮和赎回潮下,理财新发热度有所减弱,新发产品以固收类和封闭式产品为主。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12月新发理财产品2141支左右,相比11月增加了210新发产品;规模合计1774.14亿元,较11月下滑了22.74%左右。

  具体来看,新发封闭式产品规模占比超89%,固收类产品占比超99%。近期封闭式产品的持续增发,一方面是因为金融机构为拉长负债端久期从而减少短期集中赎回压力;另一方面是在经历一个多月的调整后,目前留存下来的理财客群大多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对封闭式产品的持有意愿会高于之前快速撤离的客户。从产品期限类型来看,新成立的理财产品以3—6个月、1年—3年和3年以上为主。

  2023年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到期压力较大

  我们利用目前存续的开放式和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到期日分布来预估2023年理财市场的到期情况,开放式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主要集中在2023年的1月、2月、3月和6月,预估到期规模分别为2.65万亿元、1.12万亿元、1.68万亿元和1.24万亿元,其余月份到期规模基本在0.5万亿元以下;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到期主要集中在2023年一季度,规模为1.25万亿元,其余月份的到期规模基本在0.3万亿元以下。

  当前处于市场修复初期的上半场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改造进程开启后,市场上共发生过三轮理财赎回潮。2020年5—7月,对疫情初期“债牛”修正引发银行理财和货基赎回潮;2020年5月,当时正处于疫情初期冲击,经济下行,货币政策宽松带来的“债牛”行情中,随后经济回暖、股市大涨,市场预期转向,资金开始向股市转移,随即理财产品和货基出现明显抛压,但由于当时仍处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市场产品净值化程度较低,并未引发理财的踩踏赎回行情。2022年债市回调则是对于前期政策宽松带来的“债牛”的一个修正。

  目前,本轮赎回正反馈对利率冲击基本已调整到位,后期利率将回归基本面,短期内将维持窄幅震荡行情。其实,从债券品种来看,在赎回潮中,通常调整首先表现在利率债、同业存单、银行二永债等流动性较好的品种上,随后开始传导至信用债中流动性较强的强资质短债,最后传导至流动性较弱的理财基金产品底仓资产——城投债品种。整个传导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当传导至链条尾部的弱流动性品种资产时,链条前段的利率债和同业存单等品种往往已经开始一定程度估值修复了。

  我们认为,未来市场修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抄底投资者进场,会优先选择高安全性和高流动性的资产,例如利率债、同业存单、银行二永债等品种。在第一阶段期间,高流动性品种的估值会有一定幅度回调,而信用债等品种资产仍在高位。

  第二个阶段是理财净值修复期,反弹幅度会较大,流动性影响逐步被抹平后,入场的投资者会更加要求收益,开始介入偏弱资质和弱流动性的信用资产。当然,由于理财资金的短期“失血”,在一段时间内弱资质、弱流动性资产的买盘力量不足,短期面临估值持续维持高位的压力。

  当前,市场尚处于第一阶段初期,即利率已经调整到位,二永债及高流动性城投债估值企稳,估值缓慢恢复,但由于后续仍有赎回的卖盘压力,近两个月估值或仍维持弱势震荡态势。预计2023年一季度后,随着理财赎回压力减小,买盘力量显著强于卖盘,估值会明显迎来修复。(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王蕾

【编辑:郭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