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子公司主板上市首单来了 市场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分拆子公司主板上市首单来了!上海国资领先一步,市场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中国证券报 孙翔峰

  上海国资又要“搞事情”!

  1月8日晚间,上海建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及相关主体经过适当的重组后,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作为拟上市主体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递交上市申请文件,获得批准后择机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这是A股分拆上市新规落地之后第一家明确表态分拆子公司主板上市的企业。

  上海建工“十年梦想”更进一步

  中国证券(ID:xhszzb)记者了解到,上海建工对于旗下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分拆上市早有规划,而A股相关规则放开成为契机。

  2019年10月29日,上海建工材料公司混凝土年产量突破3000万方。上海建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出席材料公司总结大会时说,混凝土年产量达到3000万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其表示,上海建工通过10年努力才实现了这一梦想,而这一梦想现在有望更进一步。

  据了解,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创立于1953年,公司预拌混凝土总装机容量532.5立方米,日均配套生产能力15万立方米,2019年预拌混凝土年产量3783.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9.6%,排全国第三、世界第六,具有超高泵送混凝土、特种混凝土等各类高性能功能化混凝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拥有丰富的预制构件生产经验和强大的预制构件生产能力,年产能近60万方。

  上海建工2018年年报显示,2018 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 27.80 亿元;建工材料 2018 年度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 3.00 亿元。

  上海建工称,本次分拆不会对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持续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

  上海建工并不是第一家要分拆子公司上市的上海国资。

  2020年1月6日,上海电气发布公告称,拟分拆所属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电气风电”)科创板上市。

  分拆上市有哪些好处?

  分拆上市,显然是为了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更快发展,获取更多收益。

  上海建工表示,本次分拆完成后,建工材料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建工材料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仍将反映在公司的合并报表中,公司按权益享有的建工材料净利润存在被摊薄的可能;但是,建工材料可通过本次分拆上市,增强自身资本实力,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和扩大业务布局,进而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无独有偶,上海电气也表示,分拆上市后可以实现上海电气风电与资本市场的直接对接,从而拓宽上海电气风电的融资渠道,提升融资灵活性,提高融资效率,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丰富产品线,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上海电气风电可以利用新的上市平台进行产业并购或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大对风电产业核心及前沿技术的进一步投入与开发,保持风电业务创新活力,增强核心技术实力。

  申万宏源分析师林瑾分析,分拆上市若实施得当,是能够实现母子公司双赢的制度安排。对于子公司而言,分拆上市能够拓展其融资渠道,又能使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合理的估值,也能对其管理者实施独立有效的股权激励,从而助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对母公司而言,有望通过子公司的分拆实现业务聚焦和价值重估。

  不过林瑾也同时指出,实施不当的分拆上市也可能带来母公司业务“空心化”、子公司业务无法实质性独立而关联交易占比过大、母子协同效应削弱、大股东利用分拆上市套现、实施利益输送、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因此,上市公司应充分考虑分拆上市是否有利于提升募资公司的业务聚焦,而不是削弱母子公司之间协同性,也应从市场估值、流动性、业务拓展等角度综合评估不同分拆路径。

  上市公司分拆潮涌

  上海国资领先一步

  2019年12月A股分拆上市新规颁布之后,目前已经有3家企业公告了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计划,其中中国铁建和上海电子目标都是科创板,上海建工则以主板为目标。

  此外,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通过互动易等平台公开信息统计,已有26家企业表达了子公司拟分拆上市的意愿,包括东港股份、深康佳A、首航节能、航锦科技、山鹰纸业等。

  上海本地国资在此轮分拆上市浪潮中有望取得领先。

  目前来看,3家确定分拆上市的公司2家来自上海。此外,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1月8日在媒体交流会上也透露,绿地控股可能会拆分消费业务板块单独上市,但目前尚没有具体时间表。

  有市场人士点评,“上海本地企业久受资本市场熏陶,对于资本市场相当熟悉和衷情,同时作为全国国资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上海本地国资企业也有足够的资源分拆上市。”

  林瑾认为,分拆上市带来的投资机会,首先是短期的股价提升效应。以可得数据的14家A股分拆H股上市的案例为代表,统计A股母公司在首次公告分拆上市公告当日以及其后的5个交易日内的股价表现,还是有比较强的短期投资效应。其次是分拆后因母子公司业务更加聚焦,经营效率提升,带来估值提升效应,这种效应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体现。

  林瑾建议关注旗下子公司实力较强且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区别明显的混合型分拆,或者子公司在某一细分领域占据独特优势的横向分拆;对于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分拆,建议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谨慎选择投资标的。

【编辑:张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