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2023年出口增速或先降后升

  中新经纬1月13日电 海关总署13日发布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中国12月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8.9%;其中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9%,进口总值同比下降7.5%。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出口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但出口从边际变化来看处在回落中。

  “2022年12月出口同比-9.9%,较前值进一步走低,这样四季度单季出口同比增速为-6.5%,从四个季度15.5%、12.4%、10.3%、-6.5%的走势来看,本轮出口下行斜率相对较为陡峭。”郭磊说。

  12月中国出口增速面临“多空交织”局面

  郭磊分析,从主要出口目标市场来看,12月对美国、日本、东盟的降幅均较11月略收窄,对欧盟出口的降幅明显扩大,可能是前期欧洲经济放缓的映射,三季度欧盟经济景气度下行速度较快,在前期订单上应已有反映。对东盟出口仍在正增长区间。从主要出口商品来看,和11月相比并未呈现明显的整体趋势性。其中箱包、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家具、家电、灯具等地产系耐用消费品增速上均略好于11月。电子产品中手机增速亦好于前值;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是主要拖累项。汽车出口增速低于前值,不过量级仍大致相当。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弱于季节性,同比降幅较大,或在一定程度上与海外资本开支放缓下降有关。”郭磊说。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12月中国出口增速面临“多空交织”的局面,其中,利空压力大于利多支撑力。

  郑后成表示,具体看,12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录得48.60,较前值下行0.20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在荣枯线下持续下探,与此同时,12月美国ISM制造业PMI录得48.40,较前值下行0.60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在荣枯线下持续下探,表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需求持续收缩,对12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形成利空。

  “利多因素方面,12月CRB指数当月同比录得20.50%,较前值上行1.25个百分点,叠加12月PPI当月同比录得-0.70%,较前值上行0.60个百分点,二者均对12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形成边际利多。”郑后成表示。

  2022年出口超预期下行主因是外需大幅收缩

  全年来看,以美元计,2022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速为7.0%,大幅低于前值22.6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为1.1%,低于前值29个百分点。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分析全年出口情况表示,出口超预期下行的主因是外需大幅收缩。2022年美联储大幅激进加息,主要央行跟随,压缩了欧美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欧美通胀高企,乌克兰危机推波助澜,引发部分区域的能源和债务危机的风险。以上两方面影响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加剧世界经济下行,给本已虚弱的全球外需雪上加霜。

  不过,从主要出口目标市场来看,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最为显著。2022全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率为17.7%,高于对美国1.2%和欧盟8.6%的出口增速。

  ”东盟较强的出口拉动离不开自身良好的经济复原力和产业链重构带来的对我国增量需求。”常冉说,IMF预测东盟核心国全年经济增长率约为5%,高于欧美经济体。RCEP协议框架的关税红利和贸易便利化条款也进一步增强了东盟外需对中国的黏性。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在1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拉动中国与东盟贸易快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推动产业链合作更加紧密。2022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占对其他RCEP成员国进出口规模的50.3%。中国对东盟进出口的中间产品4.36万亿元,增长16.2%,占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值的67%。二是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助力经贸往来更加便捷。2022年,中国以铁路、水路、航空运输方式对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97.6%、26.7%和15.5%。特别是2021年底,中老铁路建成通车,更是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提供了新动力。三是农产品合作加深,推动了进口规模扩大。

  从全年主要出口商品来看,全年汽车出口亮眼。汽车(含底盘)出口金额增速为74.7%,出口数量增速为56.8%,在重要出口商品中居首。常冉表示,当前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地欧洲遭遇能源瓶颈,生产链和供应链受阻,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凭借稳定的生产链和领先的绿色技术,在汽车领域中处于较领先地位。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在1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

  从目的市场看,贸易伙伴结构优、增势好。中国对东盟、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都保持较快增长;新兴市场加速开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20%,拉动整体出口增长6.1个百分点,对非洲、拉丁美洲出口分别增长14.8%、14.1%。从产品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60%,出口新动能快速成长。

  “根据最新数据测算,当前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为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吕大良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迅速,根据初步测算,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11万亿元,增长9.8%。其中,出口1.55万亿元,增长11.7%,进口0.56万亿元,增长4.9%。

  2023年出口增速或前低后高,但对GDP贡献度有限

  展望2023年全年出口增速走势,常冉认为,中国出口整体承压,增速可能前低后高,预计全年出口增长约2%,进口增速可能回弹,但程度较有限,预计全年进口增长约6%。

  “2023年通胀对需求的抑制难以快速扭转,海外加息仍将抑制出口贸易。据测算若美元指数加息后升值1%,全球贸易量将下降0.7%。世界经济和贸易下行压力加大,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需求将不同程度减弱。中国出口增速与全球贸易量的变化较一致,两者相关系数约70%。”常冉说,不过出口仍有稳外贸政策、全产业链优势、RCEP框架红利和欧洲制造业供给替代等支撑因素,中国全产业链体系仍凸显供给优势。

  “欧洲制造业去化可能扩大化工和交运等行业的出口份额,RCEP框架下集成电路和机器零件等传统工业品出口优势延续。”常冉预判。

  郑后成表示,从历史经验看,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与PPI当月同比的相关系数为0.70,而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与PPI累计同比的相关系数为0.66,均为中高度相关。他判断,2023年PPI当月同比大概率呈V形走势,不排除全年处于负值区间的可能。这就意味着,2023年中国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在上半年大概率持续下探,在此基础上,下半年可能反弹回升。

  “不过,综合而言,2023年三驾马车之一的净出口对GDP增速贡献度有限。”常冉总结道,2010年以来,出口对GDP的平均贡献率约为2.8%。出口放缓和进口回升将导致贸易顺差收窄,再加上疫情管控开放,服务贸易逆差加大,以人民币计价的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可能出现负增长,对全年GDP形成拖累。”(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王蕾

【编辑:付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