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猪肉投放效果如何?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展怎样?官方回应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19日电 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畜禽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针对当前生猪生产形势、生猪稳产保供政策、储备冻猪肉投放效果、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展等情况,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分别进行回应。

  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如何?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魏宏阳介绍,目前生猪生产持续保持恢复向好势头,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加1.7%,这是连续第5个月增加,相比去年9月,增幅达10%。在新生仔猪方面,今年2月,全国500头以上规模猪场出栏的新生仔猪环比增加3.4%,这是去年9月以来首次环比增长。

  魏宏阳提到,根据往年规律,春节后一个月,生猪存栏通常下降,但是今年2月生猪存栏出现反季节性增加,环比增幅达到2.8%。同时,从各地区情况来看,整个生猪生产恢复的面越来越广,全国有27个省份的能繁母猪保持增长。魏宏阳表示,综合这几个月的走势,坚定了对如期完成今年年度生猪生产恢复目标任务的信心。生猪的育肥有一个周期,相信经过几个月时间,现在新增的产能将陆续转化为上市的猪肉供应。

  关于生猪稳产保供中央财政采取哪些政策?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副司长姜大峪介绍,一是继续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生猪良种补贴、临时贷款贴息等政策。安排生猪调出大县奖励30亿元,支持调出大县生猪生产流通。研究创新养殖保险模式和财政支持方式,提高生猪生产规模化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突出支持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积极支持冻猪肉储备和投放,加大用于应急保供比例。

  二是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减免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担保费用,国家农担公司2020年对全国省级农担公司再担保业务减半收取再担保费,各地结合实际参照出台担保费减免政策。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专项再贷款和贴息政策,对与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保障相关的饲料、种畜禽、屠宰等骨干生产企业给予支持。

  三是切实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统筹支持。在安排农业生产发展等转移支付资金时,拟向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适当倾斜。加大地方财政资金统筹力度,结合实际支持生猪生产企业改善安全防护措施。

  储备冻猪肉投放效果如何?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介绍,从全国层面来看,我们在去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快速上涨阶段之前,就及时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在之后猪肉市场价格上涨时,特别是在重点时段,都重点进行储备肉投放。通过密集投放,猪肉市场价格在相对高位保持平稳态势,特别是最近一个多月以来,价格虽然还在高位,但连续每天回落,这一个月的降幅达到7%以上。

  从重点城市来看,2月中旬有些城市猪肉价格一度达到每斤40元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达到49元,近一段时间来,这些城市重点采取加大储备投放力度等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目前,除少数城市猪肉的价格在37元左右以外,绝大多数城市都降到35元以下。

  关于储备投放会不会影响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的问题,彭绍宗表示,猪粮比价(生猪市场价格与饲料粮价格的比值)在6:1的时候,是生猪养殖的盈亏平衡点。目前猪粮比价在18:1,比6:1高出很多,生猪养殖的盈利在当前是相当丰厚的。从了解的情况看,许多养殖户特别是生物安全水平比较高的大型养殖企业,补栏扩产积极性非常高。

  生猪保险赔付情况如何?

  姜大峪介绍,2019年,中央财政新增生猪保险保费补贴支出约20亿元,带动全年生猪保险承保生猪4.12亿头,保费规模113亿元,为约790万户次农户支付保险赔款144亿元,简单赔付率127%。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继续加大对生猪保险的支持,鼓励各地在物化成本内提高生猪保险保额,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愿保尽保、据实结算。

  二是研究探索依托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场(户),创新养殖保险模式和财政支持方式,推动拓展“农户+企业”的养殖模式,提高生猪生产规模化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更好服务生猪生产保供稳价工作。

  三是支持有关商业银行,积极探索生猪养殖“大带小”金融服务,匹配专项信贷规模,以贫困地区为重点,给大型养殖企业直接贷款或由大型养殖企业提供担保,为企业带动的中小养殖场户提供贷款。

  四是支持有关政策性银行在业务范围内,协同政府性融担基金降低担保要求,加大对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的支持,重点为新建或改扩建规模养殖场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展情况如何?

  魏宏阳表示,疫苗属于一类非常特殊的商品,只有安全、有效、质量可控都达到标准,并且有科学详实的数据支撑,才能批准上市在行业中使用。到目前为止,包括我国在内,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批准过任何一个商业化应用的非洲猪瘟疫苗。

  魏宏阳提到,非洲猪瘟发生以后,农业农村部和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鼓励合法合规的科研机构加强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目前不同机构都取得一些积极进展,同时也已经有单位向农业农村部提出开展临床试验的申请,农业农村部正在组织专家指导申请单位完善临床试验方案,争取尽快开展临床试验工作。

  关于中国非洲猪瘟总体形势,魏宏阳介绍,总的来看,今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强度和去年相比有明显下降。截至19日,农业农村部今年一共收到四起非洲猪瘟疫情报告,一起涉及野猪,三起涉及家猪,捕杀生猪324头。去年同期发生13起疫情,捕杀19.7万头生猪,两项对比,总体是趋缓的。

  如何解决活禽屠宰上市问题?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邱天朝介绍,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各地按照依法依规、分类管理、精准施策的原则,加强活禽市场交易管理。

  总的来说,允许地方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在做好防控前提下,自主调整管理措施,有条件地放开活禽交易。对于暂停活禽交易的地区,通过集中屠宰、产销对接的方式,建立点对点的活禽销售渠道,帮助养殖户解决活禽交易和屠宰上市问题。据了解,目前南方不少省区已按照分级防控、差异化管理要求,陆续放开活禽市场交易,活禽压栏的情况与前期相比已有所缓解。

  邱天朝表示,与此同时,对于有条件和已经实施永久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的地区,要坚持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为发展方向,统筹谋划禽肉、猪牛羊肉和其他菜篮子产品的供应,提升产业链质量,完善配送体系,保障居民消费。

  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禽畜类价格稳定?

  彭绍宗介绍,主要是“增供”和“兜底”两个方面。一是增供,主要是增加猪肉和其他畜禽产品的供应。去年以来,我们多次投放中央冻猪肉储备,今年春节假期过后又连续6周投放,本周还将继续投放。许多地方政府也密集进行联动投放,并加大产销衔接与货源组织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市场供应。同时,还鼓励增加禽肉等替代品的生产供应,增加肉类的进口,多样化满足群众肉食消费。

  彭绍宗提到,针对疫情影响,我们加大了猪肉市场保供稳价的工作力度,持续投放中央冻猪肉储备,对于重点地区如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市,安排2万吨的应急储备,已先期将2000吨调运在武汉的中央储备仓库。

  二是兜底,就是民生保障。按照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2019年以来,各地认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60多亿元。这是在向困难群众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的基础上每月额外发放的一项补贴,以便缓解猪肉等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今年春节期间,一些地方增发了一次性补贴,疫情期间部分有条件的地方还适当地提高了补贴标准。(中新经纬APP)

【编辑: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