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硅谷银行危机处置中,美联储和财政部对外公关是失败的

  中新经纬3月31日电 题:硅谷银行危机处置中,美联储和财政部对外公关是失败的

  作者 刘晓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虽然硅谷银行已被美国第一公民银行收购,并以新的面孔正式营业了,但硅谷银行带给市场和政府的冲击波却仍在持续。在硅谷银行、签名银行股票复牌暴跌超99%后,当地时间3月2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举行听证会,美联储副主席巴尔在听证会上表示,美国监管机构对硅谷银行关闭负有部分责任。任何时候遇到像硅谷银行这样的情况,都说明了银行管理的失败,监管者的失败,以及美国监管体系的失败。

  硅谷银行事件美国政府应对上确实存在问题

  硅谷银行事件应该说是非常经典的一个事件。首先,理论上讲,硅谷银行实际上和美国整个银行体系牵扯到的关系不是太大。截至2022年12月31日,硅谷银行的总资产约为2090亿美元,存款总额约为1754亿美元。存款在硅谷银行整个负债当中占比超过88%,也就是说它和其他银行之间的同业拆借等并不多,哪怕清零,遭受损失的也主要是股东和债券持有人。计算下来,这些损失也仅不到300亿美元,再减掉股东持股、股本金,实际上是不多的。其次,硅谷银行的资产实际上都是好的,比如它700多亿的信贷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不良贷款。它的资产主要就是债券等证券,而那些证券都是高质量、高流动性的,问题无非是它买的时候利息比较低,美联储加息以后,使得它现在的市场价格降低了。但由于其存款基本上都是结算户存款,利息为零,只要持有到期,这些证券是不亏的。

  而现在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市场风波,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市场趋势。市场因为不懂而恐惧,而这些恐惧往往还是专业人士造成的。有些市场人士希望美联储降息,所以就拼命从硅谷银行和美联储加息的联系上去分析,正是这些分析造成了市场恐慌。笔者认为,硅谷银行的问题实际上和期限错配没多大关系,因为它持有的债券本身都是高流动性的,也就是说,这些证券虽然是长期限的,却是可以随时出售的。证券减值损失不是因为期限错配造成的,是因为没有及时进行利率管理造成的。二是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对于硅谷银行的风险情况说明过于含糊。只是说美国银行体系稳定,全额保障硅谷银行存款人存款,并且无须花费纳税人的钱。却没有明确说明硅谷银行资产价值与存款的对应关系,硅谷银行与其他银行相互持有资产负债情况。比如,如果以硅谷银行的资产做质押,美联储给予流动性支持,确保存款人存款的支取,这些资产到期,完全能归还美联储的借款,确实不需要花费纳税人的钱。如果说清楚这些,市场上就不会有各种引起恐慌的猜疑了。而市场上的分析人士并不了解银行的具体管理。其实硅谷银行的问题主要是资产负债管理没做好,或者说头寸管理没做好,而不是资产质量出了问题。只要把这些讲清楚,存款人、纳税人和市场就都不会慌了。因此,美国的监管部门和财政部在这次银行危机的具体处置当中,对外公关可以说是失败的,把一件本来能够做好的事情给做坏了。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甚至说,硅谷银行关闭的主因在于美联储不断加息。我认为这更像是她在“甩锅”,当然也不排除耶伦是在施加压力,希望美联储不要再加息了。因为站在财政部发国债的角度,她肯定是希望利率降低。可以说,美国各部门之间各有自己的考虑,没有形成一个合力来先堵住当前的风险蔓延。

  对于硅谷银行后续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我觉得已经很难再去理性估计。因为本来一个事实是这样的,结果越描越糊涂,最后完全偏离了原来的事实,导致市场已经“失去理智”,当假的已经变成真的,就很难再说市场蝴蝶效应会如何了。因为市场人士往往喜欢往夸大的方向去说,而有时假的叙事越是夸大,市场反而就真的往那个方向走了。

  硅谷银行处置危机留下哪些教训?

  美国银行危机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对于他国而言,其在处置中的一些教训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硅谷银行危机的影响现在已经蔓延开来,特别是从瑞信和德意志银行事件可以看出,其对全球尤其是欧美的银行是有影响的。比如说瑞信,它的许多投资是全球性的,而且主要侧重在美欧。而瑞信的资产,主要也是欧美银行投资。这也是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宣布就美元流动性互换采取协调行动的原因。当然,如果欧美银行业都有问题了,对全世界的金融行业无疑影响巨大。

  硅谷银行危机处置的不当,对于他国而言应该吸取以下几方面教训。

  第一,对银行的监管,除了资产安全性以外,还要注意经营安全性,特别是流动性安全。只要有一个方面没有做到位,银行就有可能出问题。因此,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一定要在自身安全可持续条件下进行。

  第二,对银行的监管,除了关注资产质量、公司治理、资本充足率,还要关注流动性比例指标,或者说要设一些更加科学的指标。同时,还要注重日常的检查。从硅谷银行来看,它拿到那么多存款,但它放出去的贷款却不多,应该也是考虑到这些存款都是临时性的,波动性比较大,去放贷款到时候会有期限错配问题,所以它买了那些流动性高、收益率并不太高的债券。也就是说硅谷银行本来是想躺平赚钱的,但在躺平中,没有把流动性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盈利性放在第一位。比如它的现金加央行准备金只占存款总额的5%左右,也就是应付日常存款支取的备付金非常少。传统意义上的存款准备金标准是8%,商业银行备付金基本上要达到20%以上。按照硅谷银行的存款结构,我认为它最起码要有25%-30%的比例才够应付。此外,我估计硅谷银行内部把交易业务和资产负债管理的工作混合在一起了。虽然这两项工作内容是差不多的,但是因为目标不同,行为就会不同。交易业务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头寸管理是以保证流动性为目的的。硅谷银行明显牺牲了流动性,光考虑盈利性。美联储加息,交易人员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能不反映公允价值损失,并希望损益翻盘,而没有在美联储放出加息信号和开始加息初期就推出部分交易类证券。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它的亏损就越来越大,已经无力回天。所以,银行在设计考核制度时,要考虑考核对人性的影响。而作为监管,不仅要有监管指标,还要去观察、去检查,如果发现有银行经营管理中考核不当、行为扭曲,要及时去纠正。

  第三,硅谷银行作为一个有特色的银行,不要因为它出了问题而否定它支持初创企业的特色做法。而无论什么样的特色银行,都要在增长特色经营能力的同时,提升商业银行基本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硅谷银行很明显特色业务做得很好,但是却把最普通的商业银行应该要做好的事情没做好,最后导致破产。

  第四,在危机处理当中,无论是银行本身,还是监管部门、政府部门,不仅手段要坚决,市场公关也要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阻止风险蔓延。(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编辑:郭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