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言:六大行营收净利增速下滑,地产下行影响或转淡

  中新经纬4月4日电 题:六大行营收净利增速下滑,地产下行影响或转淡

  作者 薛洪言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近期,国有六大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2022年业绩渐次披露完毕。数据显示,2022年,六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69万亿元,同比增长0.29%;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万亿元,同比增长5.97%。

  与2021年相比,六大行整体营业收入及净利增速均出现下滑。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营业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2022年度,有哪些市场因素对六大行业绩关键指标造成冲击?

  笔者认为,中国银行业属于强周期行业,银行业绩可视作宏观经济的映射。2022年,中国GDP增速仅为3%,创历年来新低,这种经济形势直接反映到银行业,对应的即是贷款需求下滑、息差收窄、不良攀升、各类非息收入下滑等表现。在此背景下,银行业的业绩增速普遍表现为下滑。但横向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仍然表现出较强发展韧性,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

  2022年,房地产业对银行资产端的冲击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业绩报显示,2022年,六大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以及个人贷款不良率出现较大幅度的集体抬升,且相关风险直到目前,还处在进一步释放过程中。

  整体来看,2022年,房地产板块遭遇了长短周期的叠加冲击,长周期,人口老龄化、城镇化降速影响助推房地产趋于下行,短周期,房地产受前期强监管和经济降速影响处于市场底部位置,房地产行业主要数据均出现大幅下滑,对应商业银行涉房贷款资产质量明显表现恶化。

  从2023年第一季度数据看,房地产销售已经明显复苏,居民中长期贷款也重回增长,意味着一度热闹的“提前还贷潮”对银行业的冲击已告一段落。

  随着地产销售持续修复,房地产行业已出现触底迹象。2023年开始,市场销售数据开始回暖,一线城市房价同比回正,二三线城市房价也明显企稳。

  叠加各地稳地产政策持续发挥作用,地产开发商逐步回流资金,市场的景气回暖将逐步向拿地和开工环节传导,带动整个地产的产业链逐步向好,在这个过程中,地产周期下行对银行业绩的影响也将逐步从负面转向正面,带来拨备的冲回和不良率下降,这一转变有望于2023年下半年出现。

  而房地产业的大概率企稳,对应2023年的商业银行涉房贷款资产质量也将同步好转,并穿越周期低点。

  此外,谈到银行业绩表现,不得不提“净息差”。

  净息差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体现的是银行盈利能力。2022年业绩报显示,银行业整体净息差持续收窄趋势并未得到扭转,六大行中除中国银行外,其余5家仍有不同程度的下滑。2023年,银行业普遍面临的息差收窄压力会否持续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议题。

  笔者认为,2022年,银行息差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负债端存款定期化,带动存款平均利率提升,资产端贷款需求疲弱,贷款定价整体下行且高息贷款占比下降。

  从2023年来看,受存量贷款重定价的影响,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大概率依旧会小幅下行,但全年来看仍有望企稳微升,一方面银行息差已处于较低位置,政策面短期不再强调金融让利实体经济,有助于银行息差的稳定;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回暖,贷款需求复苏,有望带动资产端利率上行。(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李惠聪

【编辑:杨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