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中国没有陷入通缩,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必须摆到更优先位置

  中新经纬4月13日电 题:中国没有陷入通缩,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必须摆到更优先位置

  作者 姚景源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5%。有观点认为,中国通缩信号越来越明显。

  中国是否已经陷入通缩?我觉得还不能这么讲,因为通缩是要指物价持续的下跌,现在的物价还是在正数范围(0.7%)内,而且还不能说是持续的下跌。中国物价水平之所以没有高企,原因一是稳物价的各种措施保障,二是供给非常充裕,特别是肉类供给。

  我认为目前0.7% 的物价涨幅挺好的,而且整体物价虽然在一个低位,但实际上有些商品物价是上涨的,比如餐饮业现在恢复得比较不错,仔细一看是上涨的。我到饭店吃饭发现,饭店的菜没涨价,但分量都比原来少了。所以,我倒觉得目前的物价水平还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于通缩。

  以前物价高了,大家就埋怨通胀,现在物价没涨起来,又担心通缩。难道大家都希望物价上涨到像美国那样?我不太赞成现在社会上这种讲法。当然,如果物价跌到负值了,而且连续两个季度以上,我觉得这个时候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另外,当前物价较低还因为一个问题,就是老百姓买涨不买落(跌),物价一落(跌)就不买,一涨价才买。这两者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推动的,需求不足就导致物价上不去,物价上不去老百姓不买。但总的来说,决定市场物价的还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供给充裕,是物价维持低位的主要原因。

  而通缩问题在当下之所以被广泛讨论和关注,背后原因还是很多人觉得当前需求不足。因此,怎么样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到一个优先位置上来,是我们宏观政策要考虑的。

  通缩主要是指现行价格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以致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超过需求,于是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转慢,货币价值高估,物价水平下跌。最后结果就是会造成投资者不投资,消费者不消费,整个经济出现下行。

  要避免通缩的话,还是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到一个优先位置上来,还是要研究怎么样能够增加大家的收入,提升大家发展的信心,改善大家对未来的预期。

  过去我们讲,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供给冲击方面,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在需求收缩特别是预期转弱上,还需要扎扎实实地下功夫去改变。特别是要把改善全社会的心理预期,提升发展信心,放在一个最重要的位置上来。(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编辑:付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