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火爆下的生意经:建营地3个月回本,装备商年入9亿

  露营火爆下的生意经:建营地3个月回本,装备商年入9亿

  “露营”,几乎是当下最火的话题。

  “五一”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露营概念股集体冲上涨停板。5月5日,红星资本局注意到,牧高笛(603908.SH)、三夫户外(002780.SZ)、浙江自然(605080.SH)涨停。

  话题热度攀升背后,露营行业成为新风口。

  毛利率达70%,2-3个月回本

  新玩家扎堆涌入露营行业。集野公社俱乐部创始人阿永是2021年4月“入场”的。

  阿永告诉红星资本局,自己从民宿转向露营赛道,短短一年,阿永已经将营地扩张到南京、苏州、嘉兴三个城市。

  建设营地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花费。阿永列举称:一般低端营地费用在20万-30万,中端30万-50万,高端50万-80万,轻奢则是80万-100万。“建设营地的花费主要分为地上基建和地下基建,地上包括停车场、接待区、营地区、厨房、厕所淋浴区、仓库和露营装备;地下则包括电路、给排水等。”

  阿永告诉红星资本局,他从事精致露营,其客单价在200-500元,毛利率高达60%-70%,旺季时2-3个月就能回本。“我了解到的单体营地有年营业额在500万以上的”,阿永称。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共有超过3万家露营地企业,2021年新增超1.5万家露营地企业。据央视财经报道,仅2022年1-4月,我国已有超7200家露营相关企业成立。

  露营场地运营市场规模也同样可观。一组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0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77.1亿元增至168.0亿元。2021年露营营地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至299.0亿元,到2022年更是有望达到350亿元的规模。

  不过,火热背后,短板同样明显。在成都经营着两家营地的王欢(化名)说,露营营地须“看天吃饭”,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都是淡季,遇上暴雨只能停摆。

  这边股价大涨,那边准备IPO

  相比露营营地运营的“新”,露营装备制造是个成熟的赛道。

  A股上市公司牧高笛主营业务包括品牌运营与露营帐篷OEM/ODM两大板块。4月中旬,牧高笛发布了2021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43.64%;归母净利润为7861.40万元,同比增长70.9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163.06万元,同比增长96.20%。其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保持较好增长主要在于国内外露营市场需求增长。

  4月份,牧高笛的股价从35.07元/股一路走高,截至4月29日报收60.02元/股,股价涨超71%。5月5日开盘不久,牧高笛随即涨停,报66.02元/股。

  另一家上市公司浙江自然(605080.SH),主营充气床垫、户外箱包等户外用品,去年前三季度主营收入6.65亿元,同比上升46.8%;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上升43.35%。

  从事户外用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金泉旅游,4月下旬在上交所主板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拟募集资金4.12亿。

  渤海证券指出,疫情爆发后周边游、自驾游成为居民主要选择,国内露营地行业规模已突破300亿元,且保持高速增长,看好一站式装备供应商企业的成长性。

  也有人担忧,风口过去,赛道玩家们还能继续“飞翔”吗?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俊在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的采访时表示,露营热背后,疫情影响因素是其中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生活条件的提升,休闲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市民有需求,户外又有这个条件,所以露营已经逐步走进大众的生活,而且在以后,这种方式应该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强亚铣

【编辑:吴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