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消金公司的2021年:头部五家赚走八成净利,这家亏损近亿

  中新经纬5月6日电 (魏薇)近日,消费金融公司的年报披露接近尾声。中新经纬梳理发现,截至5月6日,已开业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已有23家披露了2021年业绩数据。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一路高歌猛进。整体上看,披露营收数据的19家消费金融公司2021年总营收达625.21亿元,其中两家营收破百亿元,披露净利润数据的21家消费金融公司2021年总净利润达110.27亿元,其中多数净利润达到双位数增长,仅苏宁消费金融一家亏损。

  在营收、净利润数据亮眼的同时,中新经纬还发现,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频频收到罚单,消费金融公司在合规方面面临更多考验。

  两家营收超百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不少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受到影响。但在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都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中新经纬梳理发现,多数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规模实现同比增长。截至2021年年末,资产规模最大的是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达1496.98亿元,同比增长38.21%。兴业消金、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资产规模均超过500亿元。

  增幅方面,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增幅均在10%-50%之间,增幅最快的是小米消费金融和阳光消费金融,分别同比增长301.27%和276.92%。仅华融消费金融的资产规模出现下滑,由2020年末的79.55亿元下降至2021年末的70.35亿元,下降近12%。

  营收方面,2021年营收迈入百亿元俱乐部的分别为招联消金和马上消费金融,但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表现也较为分化,仍有9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营收不超过10亿元,包括四川锦程消金、陕西长银消金、哈银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和苏宁消费金融。

  从增速看,2021年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海尔消费金融和中原消费金融的营收增速均超过70%。

  但在行业营收普长的背景下,陕西长银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和苏宁消费金融的营收却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6.67%、21.60%和70.70%。而晋商消费金融以及盛京银行作为大股东的盛银消金营收仅微涨,同比分别上涨0.76%和2.90%。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中新经纬 魏薇制表

  净利润普涨,仅一家亏损

  2021年,中新经纬曾统计20家消费金融公司2020年净利润数据,结果发现超过半数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与2020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普遍同比大涨。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中新经纬 魏薇制表

  具体来看,2020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仅两家,2021年达到了4家,其中招联消费金融继续稳坐头把交椅,净利润达30.63亿元,其次分别为兴业消费金融(22.30亿元)、马上消费金融(13.82亿元)和中邮消费金融(12.29亿元)。

  从净利润增速来看,2021年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净利润翻倍,其中大部分上一年基数较低,如上海尚诚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重庆小米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和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同比增速均超过100%。

  值得注意的是,有着小米和重庆农商银行等股东加持的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开业近2年其盈利表现并不理想,2020年实现净利润109.4万元,而2021年净利润仅368万元。

  中新经纬还注意到,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和苏宁消费金融均在2020年陷入亏损,不过前者在去年实现扭亏,净利润达1.08亿元,而后者2021年亏损额却继续扩大,达9208.3万元。

  来源:苏宁易购2021年年报

  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正在面临股权变更。在近日南京银行召开的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该行董事长胡升荣表示,苏宁消费金融的收购事项进展顺利,目前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再实现股权交割。南京银行还称,将研究适时对苏宁消费金融增加股本,并且对苏宁消费金融业务模式、业务发展规划、内部机构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安排。2022年苏宁消费金融能否涅槃重生也值得观察。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指出,2020年以前,随着一些合规制度的推进,一些网贷平台关门歇业,让整个市场的信贷情况发生改变,那些无法从银行获得信贷的人开始转向消费信贷。消费金融的信贷业务竞争者减少,的确出现了用户增加的状况。

  另一方面,盘和林表示,消费金融业逐步向规范化转变,其业务承载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增强,尤其是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寻求传统商业银行参股、控股,流动性和业务能力都有很好的改善,所以2021年消费金融行业出现了比较火爆的景象。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分析道,从已披露的消费金融公司财报看,有几个特点,一是资产规模绝大多数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显示出消费金融公司在2021年疫情缓解后,继续实现规模的稳步扩张。规模增长是营收和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二是主要公司营收增速稍慢于资产规模的增速,原因可能是行业规范背景下产品利率的降低。三是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要高于资产和营收的增速,可能是在成本控制、坏账控制等方面比较有效。四是几家大型公司的业绩稳定,增速居于中等,小型公司则有所分化,由于基数低等原因,部分公司实现了超高速增长,有少部分公司则因为策略变化资产规模下降。

  头部集中现象凸显

  尽管消费金融公司2021年净利润普涨,但这背后也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中新经纬统计发现,披露净利润数据的21家消费金融公司2021年总净利润达110.27亿元,而前五家头部公司净利润总和就达到87.48亿元,占比接近80%。

  而通过对比2020年和2021年净利润排名不难看出,“强者恒强”的趋势不改,净利润前三名依然未变,第四、第五位的中邮消费金融和中银消费金融仅排名发生了变化,中邮消金2021年发力,由第五名上升至第四位,净利润同比大涨205.72%。

  而中后部公司业绩虽向好,但由于基数低,大幅增长后和头部公司差距仍然较大。其中,2020年和2021年净利润均未破亿元的包括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上海尚诚消费金融、重庆小米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公司如今出现了头部集中现象,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借助互联网大平台获得了大部分客户流量,从而业绩利润增长较快,而尾部的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渠道拓展缓慢。”盘和林分析称,消费金融公司最终将会出现头部集中局面,也就是规模越大的消费金融公司,未来获取用户的能力越强,资金获取的成本越低,其利差盈利越高。

  于百程表示,从绝对规模来看,消费金融公司之间差距依然明显,呈现明显的梯队分布。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有设立时间早晚的因素,也有业务综合能力、各方资源差异的影响。在消金行业不断规范,利率降低以及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行业的优胜劣汰加剧,而技术能力、融资能力、用户和合作资源更多的公司,在行业优胜劣汰过程中将有所受益。

  9家公司被罚546万元

  业绩迎来好转的同时,消费金融公司被开出罚单的情况却屡见不鲜。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共有9家消费金融公司及其股东被监管机构处罚,处罚金额达546万元,被罚的原因多与贷款管理不到位有关。

  2021年消费金融行业最大的罚单指向厦门金美信消金。2021年10月9日,厦门银保监局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因信贷管理制度机制存在缺陷、贷款管理不尽职导致部分贷款资金被挪用,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被银保监会厦门银保监局处以290万元罚款;相关负责人被给予警告。

  另外,盛银消费金融因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被辽宁银保监局罚款20万元。中邮消费金融因为贷后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广东银保监局罚款50万元。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被湖南银保监局罚款30万元。

  除了贷款管理问题,也有消金公司因消费者保护等问题被罚。晋商消费金融则因用户征信报告出现侮辱性字眼,被央行暂停其金融征信系统查询权限,并被责令进行内部整改。捷信消费金融因违反信用信息查询规定,被央行处以罚款5万元;相关责任人被处以罚款1万元。

  中新经纬注意到,还有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被监管处罚。如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收购杭银消费金融股权,构成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的经营者集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给予银泰投资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苏宁消费金融的两大股东也因违法《反垄断法》收到了市场监管总局的罚单,被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在盘和林看来,消费金融公司的合规目的已经逐渐向常态化监管转变。而常态化监管下,消费金融公司将逐渐适应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实现了信贷平台规则信息透明和用户信息保护这两个方面,在信贷平台规则上面,逐渐实现产品隔离,将助贷、自营区分开,穿透底层信贷资产,而在用户信息保护方面,主要是通过用户授权,和体系化的信息保护机制规则来实现。

  于百程指出,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除了技术层面之外,资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控制、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水平等都是消费金融公司需要持续加强的。(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编辑:杨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