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飒:Web3.0能否在中国实现合规发展?

  中新经纬5月11日电 题:Web3.0能否在中国实现合规发展?

  作者 肖飒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Web3.0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连在币圈泡了十几年的老江湖,也很难在三言两语间给出一个足够准确地回答。但在十足混乱的Web3.0概念中筑起了当前最大的共识——区块链技术是实现Web3.0的道路。在当前监管环境下,Web3.0在中国是否存在生根发芽的可能?原样照搬还是改头换面?合规的代价又是什么?

  Web3.0是什么?

  事实上,Web3.0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术语,其是由风投公司和互联网从业者共同创造的一个形容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兴概念。要明白Web3.0,就不得不提到与之相对的Web1.0和Web2.0这两个概念。

  所谓Web指的其实是互联网,而Web1.0就是互联网的初生形态。Web1.0是网络与用户的单向链接,由互联网平台生产和制造信息、数据供用户浏览。Web1.0的特征就是互联网内容与用户之间的单向传输性,平台是内容的单向输出者,用户是内容的单向接收者。

  而进入Web2.0时代,也就是当前所处的互联网发展时期,用户不再仅仅是被动接收互联网大厂提供的产品,其自身亦是网络内容的创造者,互联网内容从单向传输变为了用户间的双向互动,网络更多承担的是信息交互平台的作用。但是,在Web2.0时代,用户创作的内容并不属于自身,其作品产生的收益绝大部分都被互联网大厂获取,大厂在吸收用户创作收益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自身,成长为难以撼动的虚拟“利维坦”。

  而Web3.0想做到的,通俗地说,就是把大厂圈起来的餐厅夷为平地,建成一条人人能开馆子,各凭本事赚钱的小吃街,家家都是开放式厨房,饭菜从厨师手里端出就能送到用户桌上,钱从用户手上出去就能直接进入厨师兜里,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个“去中间商”的过程,也就是“去中心化”的过程。

  目前,对Web.3.0的理解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Web3.0是一种使用户对网络数据享有所有权的新生代网络形态。

  这一观点突出了Web3.0最核心的特征:数据可持有。也正是基于这一特征,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Web3.0之所以是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在于其赋予了用户真正拥有“数据内容”的能力和权利。一方面,用户“创作即收益”,在利益分配上不再屈居平台之下;另一方面极大地削弱了互联网大厂的市场主导地位,完美地体现了“去中心化”这一思想。

  第二种观点:Web3.0是一种完全去中心化的未来互联网。

  持有该种看法的人认为,Web3.0的使命就是将互联网从大厂手中夺回,真正意义上使互联网成为人人平等,按劳分配的世外桃源,因此,这部分观点持有者认为Web3.0是“去中心化”网络。

  第三种观点:Web1.0、Web2.0本质上是在传递信息,侧重消费;而Web3.0则是在传递价值,创造财富。

  归根到底,从对Web3.0百家争鸣、纷繁复杂的看法中,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在实现Web3.0的愿景和蓝图中,去中心化、数据可持有、利益再分配和多元化交互似乎是诸多Web3.0思想中最大的公约数和共同特征。

  Web3.0与元宇宙,到底什么关系?

  事实上,Web3.0与元宇宙并不冲突,甚至Web3.0本身即可被元宇宙概念所涵摄,因为,Web3.0与元宇宙的关系是“递进式”的。换言之,元宇宙既是聚合和串联了Web3.0等技术的高级互联网形态,Web3.0本身又是元宇宙的过渡形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Web3.0看作是“初级的元宇宙”或“当前技术条件下,元宇宙的现实形态”。

  我们认为,Web3.0和元宇宙内部的生态体系和产业集群,即将在从现在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彼此高度重合,交互发展的局面,直到各项技术的成熟度、商业化程度和聚合度均突破Web3.0所能容纳的临界值,形成真正的元宇宙。而在此之前,元宇宙将会长期以Web3.0的躯壳合并姿态。

  中国Web3.0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已经开始布局发展的Web3.0产业主要可以分为五类:(1)数字藏品;(2)虚拟数字人;(3)游戏;(4)社交;(5)供应链。与海外相比,中国Web3.0产业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与其有一定的差距,这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对加密货币的严监管以及各类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有关,另外,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诞生不久的新兴技术,相关法律制度研究的不足,立法的不完善和执法标准的不明确,也成为制约Web3.0产业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数字藏品行业在五类Web3.0产业中是发展得最好、最有活力、资金流动性最强、民众参与最多的产业。但是我们同样也注意到,以NFT(非同质化通证)数字藏品为代表的中国Web3.0产业,其发展方向似乎与海外NFT市场出现了分歧,中国NFT市场在合规地生存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无币化”发展的道路,通过将数字藏品发行于联盟链并限制二级市场的发展,在最大程度上摒弃了NFT的金融属性。这是NFT的中国化改造,也是数字藏品行业合规发展的代价。

  再看看其他Web3.0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些困境是由自身技术局限和法律研究滞后所共同导致的。比如,虚拟数字人行业,目前同样面临着合规的问题。要使用虚拟数字人开演唱会、面向公众进行商业演出等,均需要经过行政审批并取得一定的资质。在虚拟数字人产业中,作品著作权问题、数字人营销模式、数字人是否具有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问题也经常引发纠纷和争议。

  在链游方面,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家企业能成功通过审核拿到游戏版号,并在中国境内合法合规地开展P2E、X2E模式的链游。一方面,在当前市场上经常出现不少披着链游外皮,行诈骗之事的犯罪活动,严重的扰乱了中国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链游本身发展的不完善、金融属性强而可玩性低,与ICO(代币发行融资)等行为难以划分干净,也是造成其长期以来在中国“声名狼藉”的重要原因。因此,Web3.0游戏这块大蛋糕在中国甚至很难有合规发展的空间,即使一些大厂勇于探索,往往也将具体行动放在海外实施。

  Web3.0有可能在中国合规生存吗?

  我们先给出结论:可以,但需要进行合规改造。归根结底,合规改造的核心是由监管机构的监管思路所决定的。因此,理解监管思路和红线是中国Web3.0创业者们的必修课。

  第一,中国的Web3.0产业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发展。中国的区块链应用正在数字票据、跨境支付、能源交易等领域探索实现链上价值转移;通过链上协作功能实现在医疗、政务等领域的数据共享、智能制造和能源分布式生产;在供应链领域也实现了农产品、工业产品、电子病历、电子发票、司法证据等的链上存证溯源。另外,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试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

  这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同样是属于Web3.0的产业的一部分,而这些领域正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实现蓬勃发展。

  诚然,这些领域都具有一定的门槛,创业者想参与其中并非易事,且纵观历史,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在技术创新上具有一定的弊端,特别是难以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和领先(这也是目前许多人认为Web3.0难以在中国生存的重要原因)。但是,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金融秩序的维护具有显著作用,这也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要求。因此,Web3.0想要在中国合规生存,就需要把握社会稳定的底线,合规发展。

  第二,金融安全是红线。由于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以及疫情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成为了当前技术创新的最大红线。

  NFT数字藏品的“无币化”合规改造就是在此思路下产生并执行的,但事实上,由于NFT天生携带的金融属性,即使已经经过改造,但其本身携带的炒作和金融风险也只能做到降低而不能完全剔除。NFT数字藏品行业或将正式进入监管视野,下一步有可能出台监管措施对数字藏品行业进行整改。

  所以,当前Web3.0的创业者们必须把握金融稳定的红线,在技术创新和营销展业的过程中务必做好防炒作工作。

  总的来说,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出台,对企业数据收集、处理、流动和存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在Web3.0行业中也日益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领域,稍有不慎就有引发法律风险的可能。当前Web3.0企业的合规业务与传统企业合规相比,需要具备更加综合、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合规体系构建中需要长期保持全局性、敏感性和长远性的目光,才能有效防范各类法律风险。(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编辑:杨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