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保荐或不能减少跟投规模,108家公司最多跟投40亿

  注意啦!联合保荐并不能减少券商跟投出资,108家公司或将消耗券商资本金40亿

  保荐跟投制度是科创板重要的制度创新,与此同时由于跟投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这也政策也将直接影响到券商业务的布局规模。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下称《业务指引》)发布后,券商保荐跟投制度的细则也得以明确。

  但《业务指引》中并没有解答一项疑问,即如果是联合保荐的情况,保荐机构之间如何平衡跟投额度,当时一些券商认为或以承销的比例来划分。

  近日,记者从多位券商处了解到,目前针对此处如何划分,监管层目前或要求联合保荐的券商不能分摊跟额度,分别都按照总募资规模的比例来跟投,也就是说券商不能通过联合保荐的形式减少跟投的成本。

  联合保荐或不能减少跟投规模

  “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样的,监管层目前认定的方向是不能分摊跟投比例。各自按照总额度计算,但目前还没正式通知。”北京地区一家中小型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至于目前会这样设置,北京地区一家中字头券商投行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保荐跟投是监管层对中介机构设置的利益约束机制,从这一角度出发就能理解不能分摊的监管逻辑,希望保证对机构的约束力。”

  不过,目前联合保荐的情况并不多见。尽管目前上交所已经受理了108家企业,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显示,仅有两家企业采用了联合保荐的形式,分别是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心脉医疗)和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虹软科技)。心脉医疗的保荐机构分别为国泰君安以及华菁证券、虹软科技的保荐机构分别是华泰联合和中信建投。

  显然如果是这样的机制,券商通过联合承销减少跟投成本的可能性就没有了。

  事实上,近期证监会还发布了一则政策鼓励市场机构进行联合保荐。具体文件是《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发行规模达到一定数量实行联合保荐的相关标准》。文件称,为充分发挥联合保荐的积极作用,提高保荐工作质量,结合发行审核实践,融资金额超过100亿元的IPO项目、融资金额超过200亿元的再融资项目可以按照《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实行联合保荐。

  对于目前不能分摊跟投的情况,前述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表示:“如果募资金额不高的话,联合保荐的意义就不大,但最终募资超过百亿的情况很少,因此实际上对于券商成本而论,不许分摊也并不会直接提升多少直投成本。”

  108家公司最多跟投4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的四档跟投比例进行最大跟投额测算。

  截5月13日,上交所共受理108家科创板IPO企业,涉及32家保荐机构,跟投金额预计合计为39.829亿。

  其中中金公司与中信建投最多,中金公司9个保荐项目合计需跟投资金超过5亿元。其中,公司保荐的中国通号为巨无霸项目,计划募资105亿。

  中信建投14个保荐项目合计跟投也接近5亿元。

  部分中小券商也进入前十。长江证券承销保荐公司2个项目合计跟投资金1.31亿元;民生证券3个项目合计跟投资金0.95亿。

  而更多的小型券商面临两大类问题:资本金不够,或还未设立另类子公司。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依照协会公开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59家券商的另类子公司已经过协会验收。全行业有99家券商,这意味着还有40家券商还未设立另类子公司或还未经过证券业协会验收。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此前表示:“有些券商还没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这类券商如何开展跟投,用什么主体进行跟投,目前监管层还没明确。”

【编辑:张澍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