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雅玲:美联储长时间加息仍会继续推进

  中新经纬6月15日电 题:美联储长时间加息仍会继续推进

  作者 谭雅玲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

  谭雅玲

  近日,中国金融相关数据的发布伴随经济恢复数据的节奏呈现稳定减弱形态,但这并不意味中国政策转向,也不是经济前景不良。尤其当下海外央行加息超出预料,这对当前中国金融政策的干扰存在较大风险,特别值得关注自身节奏与环境个性化把握。

  一方面国内环境特性需要耐力与耐心。虽然中国社融、贷款或货币M2数据略有下降,但这并不代表政策收缩,也不意味经济不良。毕竟中国经济在疫情放开之后的短暂过度,加之海外环境异常复杂,这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企业冲击与压制较大。目前中国外向型已经是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侧重关键期,进而中国政策在此期间投放较大,无论是社融、贷款或货币供给都集中疫情之后的应对以及促进和激励经济恢复为主。然而,海外环境更加严峻,发达国家货币紧缩达到中性偏上水平,这对商品关联价格制衡较大。加之企业成本压力上升,包括产能、原料以及汇率压力三重叠加,这直接导致中国外向型企业发展面临瓶颈。因此,中国最新金融数据并非是改变基调或转向紧缩,反之是维稳性与观察期重要的循环接洽和融合阶段。毕竟第一季度中国经济顶住压力与困难取得不错的经济增长与恢复,但这距离全年指标规划以及接下来的运行具有不确定乃至困难局面依然严峻。因此,中国金融数据等待成果发生以及逐渐融合实体经济需要时间或耐力磨合期才是目前数据有所下降微调的关键。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在于结构性突破困难,经济逻辑与结构的难点与赌点在经济恢复期的效果制衡压力较大,政策需要观察期和融合期的时间与实践结果。

  另一方面海外货币政策未变存在风险。目前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加息意外性是特色,然而这并不代表紧缩货币临近尾声,反之未来他们潜在货币紧缩或掀起新一轮可能,这种风险对经济与市场无疑是较大冲击。尤其中国目前汇差、利差因为时差成为海外投机主要目标,人民币贬值恰不逢时充满不良因素,海外针对性高手摆布挑衅与挑战极强。尤其针对性制衡中国人民币结算方式和企业成本和利润面临前所未有局面十分严重。此时,我们对海外判断的精准将是中国对策稳定与政策持续的重点,我们必须清醒国情化与国际化的差异与区别,尤其需要对标中国个性选择政策取向与舆论导向。因此,伴随金融数据发布前的中国下调MLF的利率的弱调节是基于当前中国经济环境的选择,但问题与制衡压力在于结构疏通不到位,利率效果难以发挥作用,这是当前处理问题的关键一环,也是未来需要疏导与改变的重点。然而,中国财政部发起香港专业投资者招标发行120亿元人民币国债,这是今年财政部在香港发行的首期人民币国债。这对当前促进一国两制市场与机制联动意义重大,同时对人民币稳定不要极端大起大落的汇率制衡更是关键一举。预计今年中国财政部将在香港总共发行300亿元人民币国债。人民币国债分四期发行,规模分别为120亿元、60亿元、60亿元、60亿元。香港特区政府非常欢迎国家财政部连续第15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这充分展示中央人民政府持续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尤其当下有助促进香港债券市场发展,以及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汇聚香港。所以中国现实与海内外关联因素复杂性是当前中国金融政策维稳或微调不容忽略的客观环境与条件,时间推移的实践过程将是经济企稳以及企业恢复重要时段。

  今晨美联储例会结果不加息与市场预期一致,但实际上并未改变美联储加息周期与逻辑规划,未来美联储长时间加息仍会继续推进。美元基准利率峰值6%的目标符合货币逻辑,也正如IMF经济学家所言,泰勒法则预示发达国家加息将至6%。全球加息潮在发达国家并不会停止,但是相对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和市场逻辑或难以追随跟进,甚至反向降息选择将是主要动态,而这恰好是美元利率战略与美联储加息步骤的最终诉求,美元利率占据全球引领地位才是美联储不停加息乃至一直加息的战略宗旨与最终目的。(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任小玲

【编辑:王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