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滨:把握节奏与力度,平衡稳定增长与防风险

  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19日电 题:《胡滨:把握节奏与力度,平衡稳定增长与防风险》

  作者 胡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当前,中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体系框架已经逐步确定和完善。金融风险应对的整体政策体系框架及其核心要点,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而且在层层推进、逐步深化。我们对系统性风险的认识、理解和应对措施,都在不断深化。

  中国金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金融风险如何防范?金融改革如何进行?下一步对于中国来说,如何贯彻落实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指示,需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是金融信息统计与风险监测预警。随着当前中国金融风险的不断累积,风险在不断暴露,做好金融的统计分析工作,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做好风险的预警和监测工作,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在金融信息统计的基础上,加强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重点风险领域变化的监测。未雨绸缪,做好预警。特别要防范化解两类系统性风险:第一类是频繁出现的“黑天鹅”事件所潜藏的系统性风险;第二类是“灰犀牛”风险,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企业不良贷款、房地产金融泡沫等等。

  第二是重点领域风险的精准防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能停留于面上的问题,要着手考虑如何精准有效地处置重点领域的风险。在预警监测之后,要分析归类,哪些重点领域存在哪些重大的风险隐患,甚至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风险我们已经非常关注,比如债务问题、房地产价格、信用风险还有影子银行等,并且有了应对方法。除了这些已经关注到的重点风险领域外,我们还要关注金融风险的新变化,比如外部冲击的风险值得高度警惕。

  第三是防范化解新兴领域的金融风险。我们需要看到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一些新的风险点。比如说地方金融稳定问题,一些没有金融牌照的所谓投资顾问公司、理财公司、咨询公司从事的一些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和非法金融交易等活动,我们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在当前的机构改革中,各地都设立了地方金融监管局,但是市、县域机构改革刚刚开始,在地方金融监管的力量、技术、人员配备等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监管还很薄弱,需要我们下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防控潜在的区域性金融风险。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产生了一些新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像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等,这些产品已经具有了金融投资属性,但是又脱离于现有监管体系之外。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整治,包括人民银行等多部委联合出台政策禁止虚拟代币在中国发行。但是虚拟货币、虚拟代币等的发行与交易,已经从境内向境外转移,从公开走向地下。这一领域的风险并没有完全消除,只是更加隐蔽,这也是我们要高度予以关注的。

  第四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风险防范、强化监管是应对风险的有效举措,但是,需要考虑与稳增长的关系。我觉得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工作重点:一是金融要回归本源,坚定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高质量转型中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的匹配问题,增强金融供给的适应性;二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精准拆弹,尤其是阻断风险跨市场、跨区域的扩散和传染;三是要注重把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的政策节奏和力度,比如金融机构顺周期效应和相关的收缩效应,有效平衡好防风险和稳增长之间的关系,防止在处置风险过程中产生新的风险。(中新经纬APP)

  (根据6月14日胡滨在“金融市场风险及其政策应对”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整理)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刘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