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地旅游,为何目光齐聚贵州?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10日电(罗焕林)“2018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北京论坛7月9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谌贻琴特别为此次论坛发来贺信,在祝贺论坛举办的同时强调,发源于贵州的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对于贵州来讲是一个开创性的机会,贵州作为联盟发起方,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支持联盟的创新发展和平台构建,共同推动国际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在分论坛上讲话 中新社李克 摄

  为何贵州能成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的发起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为此采访了两位山地旅游方面的专家,他们为贵州的“一枝独秀”做出了解答。

  先天优势

  “很多人说,贵州为什么能发展山地旅游?除了不久前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的梵净山,贵州的山别说在全球,就是在国内也没有历史名山,没一个像样的山,大部分地区还是缓坡丘陵。”戴学锋说道。他认为,很多人在谈及山地旅游时有一个刻板思路,习惯按照传统的理解去关注峨眉山、黄山这样大型的山,但是经常忽略先天条件独特的贵州。

  要想理解为什么是贵州,宁志中说,一大关键在于“认识这块地”。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他介绍说,贵州全省约87%是高原、起伏的山原或山地,丘陵占10%,剩下为盆地或平原,地形十分复杂。再加上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貌存在大量易溶于水的石灰岩,使得在地形变化剧烈的情况下,更易受到侵蚀,从而形成非常典型的山地地区。

  宁志中进一步说道,在谷歌地图上俯瞰贵州,一个个泥丸模样的峰丛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宁志中还补充说,除了地表,地下的地貌也是独具特色,水洞、旱洞、天坑散落在贵州地表之下,和地上的奇景一同将贵州塑造成典型的山地省份。

  “从‘地’这个角度看,贵州极具代表性,同时拥有山地、丘陵、平原的湖北、湖南和江西,山地特色就不那么明显了。”宁志中表示。

  戴学锋介绍说,贵州的情况十分特殊,水流侵蚀的喀斯特地貌使得人们的居住区被切割成一个个小块,“同样是苗族,就因为居住在不同的山上,互相说的话都听不懂,文化传统也不一样” 。戴学锋形容这种现象为“千岛文化”,认为这给贵州的旅游提供了发展可能。

  拉动经济增长

  “可以种植大量作物的大坝在贵州都十分少见,农业无法走规模化道路,”宁志中认为,完全可以称贵州为“微农社会”,即比“小农社会”还要小。他进一步指出,贵州下一步的发展,必须要在服务业上下功夫,尤其是山地旅游。

  宁志中说,贵州已经有了旅游资源、旅游生态以及旅游文化等先天基础,发展旅游业,对于贵州而言,见效快、见效直接。他说,贵州工业起步晚,工业体系不完整,工业用地也受制于贵州山地为主的现实,人才储备不足。发展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业,高附加值能产生“以质量补数量”的效果,“基于贵州目前较落后的社会经济基础,旅游业对贵州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宁志中表示,这也是贵州政府极其重视旅游,对山地旅游的推动有着极高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根据贵州省旅发委公布的消息,2017年,贵州省旅游接待人次、外省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7.44亿人次、3.27亿人次、7116.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31.17%、41.6%。2017全年共实现旅游增加值15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提高至11%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25%。50余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业受益增收脱贫,对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

  如何形成特色?

  戴学锋认为,贵州的“千岛文化”为贵州山地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另一种可能,即“精小特模式”。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使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又伴随富裕人群不断增长的个性化消费的需求,“精小特模式”十分可行。

  戴学锋说,这一模式和浙江省的“莫干山模式”十分类似,面对有人质疑浙江与贵州差距较大,同一模式能否套用。对此戴学锋指出,这些年贵州政府引进了大量投资,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最明显的方面体现在交通的改善。

  他说,2008年左右他从贵阳到凯里,“坐汽车坐了八个小时!”但是这两年他发现,贵州的交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贵阳到凯里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

  戴学锋说,在这一模式下,贵州的山地旅游可以和山地运动相结合,举办一些户外山地运动比赛,加上凉爽的气候与鲜明多样的民族特色,贵州能形成一片非常有特色的山地旅游景点。

  戴学锋强调,现在全域旅游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模式理念。他解释说,全域旅游说的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地区围绕旅游重新整合政府职能,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全域旅游理念的核心,针对的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固化。

  “贵州在发展山地旅游时,努力打破不合理的法律规章制度。”戴学锋评价道。贵州赤水在建设景区时,旅游厕所的规划送到规划部门不给批,土地部门也不给批,“当地就选择先租商业门脸建造旅游厕所,并且开始在法律法规上逐步修改这些不合理的地方,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创新”。(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董湘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