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错转账8万元后被拉黑,这笔钱该怎么要回来?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11日电(赵佳然)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是一把双刃剑:当你不小心“手滑”弄错了转账金额,甚至转账对象的时候,麻烦就大了。

  移动支付的诞生和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这种便捷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衣食住行,还体现在人际交往上:临时需要兑换现金,可以求助路人,扫一下对方的二维码即可;朋友、工作伙伴之间的财务往来,如今也有许多人选择以微信、支付宝等工具来代替银行转账。

  然而,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你不小心“手滑”弄错了转账金额,甚至转账对象的时候,麻烦就大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广东中山市工作的黄先生本想通过微信给表妹转账8万元,不料却错将钱转给了与表妹微信名相同的好友。事后,黄先生发现转错账,但对方不仅拒不还钱,还将其拉黑。

  黄先生求助微信客服,但对方表示,该笔资金已进入对方零钱,可与好友联系协商退回。随后,黄先生又向派出所及法院寻求帮助,但因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而无法立案。该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微信方表示已引导用户到法院立案,并将配合执法部门协助取证。

  如果说转错账只需与一个对象沟通,那么发错红包可就是“大海捞针”了。今年5月,一位河南济源的网友就因小玩笑招惹了大麻烦。据中新社,这名网友为了向朋友证明,微信群里能发一万元的红包,于是在红包里输入了一万元的金额,不料一时“手抖”,红包就这么发了出去,并在一小时内被抢光。

  发现操作失误后,网友给群主打电话,号召大家把已领的红包如数退回。欣慰的是,当时没有任何人领红包后退群,大家纷纷表示理解,并主动退款。大概四个小时后,该网友收回了9989.25元。被这群陌生人所感动的他,又在群里发了300元红包以示感谢。

  微信支付操作简单、到账快捷的特点,是吸引许多用户的优势。然而转错账时,这份快捷往往让你错过了反悔的机会。对此,一些网友认为微信的支付功能仍需完善:

  怎么鉴定是不是转错账??

  建立申诉机制不失为一个办法。

  支付宝转账一般需要提供对方的姓。

  应该和银行一样,设置转账的一小时内可以撤销。

  如果新闻不报道,微信永远是强势的一方,请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法规。

  这事经历过,还是找人买东西,我想转他二十,慌里慌张按成了两千。但是他立马就转还给了我,说做生意诚信为本才能挣大钱。现在有业务找他,都是放放心心的两三句话就搞定,从不多废话和担心。

  部分网友表示,自己使用的其他线上转账工具有延时到账功能,在到账前可要求撤回转账,以起到及时止损的作用。那么微信上可以这样设置吗?

  中新经纬发现,微信支付确实可设置延时到账。打开“钱包”中的“支付管理”,即可选择更改转账到账时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可以选择2小时或24小时到账,但微信仍提示“转账发起后不支持撤回”。

  

  今年58岁的陈阿姨告诉中新经纬,自己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工具已经很久了,但从不把银行卡与微信钱包绑定。“首先是因为一个工具就够用,如今大部分消费场所都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其次,微信上的好友太多太杂,我总怕一不小心打开什么链接就会被骗钱,所以微信只是用于收发红包,万一有必须用到的时候,就让女儿给我临时转点钱。”陈阿姨表示,自己微信上的零钱几乎从不多于1000元。

  除了陈阿姨外,也有一些受访者表示,微信转账时无法得知对方的真实信息,如姓名的其中一个字,这让他们觉得缺少了点安全感。据央广网,腾讯公关部相关人员对此表示,微信本身是一个社交的平台,此举是出于“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更严格,大家的使用频率更高”。

  那么,微信转错账究竟是谁的责任?如果像黄先生一样遭遇要账不还,应该怎样处理呢?北京市金瀚律师事务所唐博宇律师对此作出了解答。

  转错账对方不归还是否违法?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

  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显然,收到别人转错账后不归还的行为,违反了本条法律规定;收到微信红包不归还同理。

  不知道对方真实身份信息,如何立案?

  现在大部分法院要求原告立案时提供被告的身份证号来确定被告身份。原告不知道被告身份信息的,可以申请诉前调查令,由立案庭审查通过后出具。(因涉及公民隐私,部分法院只向律师出具调查令)在广东黄先生一案中,原告可以持调查令要求腾讯公司提供收款人身份信息。

  能否要求微信方赔偿损失?

  不能要求微信方赔偿损失。主要过错方为收到转错账后不予归还的对方当事人,转错账的当事人也存在一定的过错。微信方不存在过错,也没有法律规定给微信方附加相关的审查义务,因此微信方不应赔偿损失。

  此外,唐博宇律师还建议,微信作为第三方平台,应当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例如,微信方可采取要求大额转账时输入对方姓名后才能完成转账、对于延时转账业务提供撤回等措施,来有效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熊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