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机构擅自处置债券 贵州平台公司报警 又一起结构化发债风波?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19日电(罗琨)18日晚间,有消息称,因为管理人在今年7月擅自以“非市场公允价格”处置相关债券产生交易亏损,贵州某投融资平台公司报警称该机构的行为已经涉嫌利益输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资料图。中新经纬 熊家丽 摄

  有接近该机构人士向中新经纬客户端透露,该投融资平台公司为贵阳经济开发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下称“贵阳经开”)。Wind数据显示,目前贵阳经开旗下存续一般企业债共有三只,19贵阳经开债01当前余额为11.5亿元,18贵阳经开债01余额为7.5亿元,17贵阳经开债01当前余额为9亿元,三只债券的债项评级均为AA。从近一周折价交易数据来看,19贵阳经开债01曾出现过三笔折价成交,成交净价为89.94元。

  不过,19日上午,贵阳经开有关负责人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据贵阳经开融资部查实,网上所披露的平台公司并非贵阳经开,而是贵州省其他市州的平台公司。

  从近期交易数据来看,贵州省内城投平台公司所发债券出现折价交易的有“16毕节开源小微债”、“16红果小微债”、“18西秀01”、“17毕信泰”、“19道桥01”、“18江投01”等。此外,产业投资平台所发债券出现折价交易的有“12筑工投”等。

  这一事件也让不少债券市场的投资人联想到了不久前的一起结构化发债风波。2019年6月14日,射阳城投发函警告新华基金称,若交易价格严重偏离,并造成该司债券价值严重亏损,该司按照认定交易涉及利益输送,通过司法程序追究管理人一切法律责任,维护该司合法权益。这一警告函当时在债券市场引发一片哗然。

  不少市场人士猜测,和射阳城投一样,贵州城投平台选择报警的背后实情可能是所发债券为结构化发行的产物。

  近年来,结构化发行在债券市场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也引发了市场较大争议。据光大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介绍,目前市场上存在三种结构化发行方式:一是发行人购买资管产品的平层;二是发行人购买资管产品的劣后级;三是发行人自购债券并质押融资。

  简单来说,在结构化发债模式中,发行人都需要自掏腰包来发债,而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机构开始折价出售,发行人自己也需要承担损失。

  国泰君安分析师覃汉指出,一旦流动性收缩,则多个参与主体存在风险。遇到流动性收紧,低评级债券质押回购难度加大。若遇到管理人折价出售债券,对发行人来说更难维持滚动杠杆。而一旦发行人违约,将无法收回资金,逆回购方直接被违约,处置质押券费时且受偿比例可能低于预期。

  经国泰君安测算,目前市场上结构化发债规模约为3267亿元,共629只。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从多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处了解到,监管层目前已经关注到结构化发债带来的风险问题,并要求相关部门对结构化发债和债券自持情况进行统计调研,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种种迹象显示,监管层对于结构化发债的统计调研有可能是针对该项业务酝酿监管措施的前兆。(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刘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