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骚扰电话企业:有员工一天打2000个电话!

  记者暗访骚扰电话企业:有员工一天打2000个电话!互联网巨头、银行、房地产中介成帮凶

  说起骚扰电话,大多数人都深恶痛绝。那么,这些不胜其烦的骚扰电话究竟来自哪里?

  近日,新华社记者暗访骚扰电话源头企业,发现每天有大量骚扰电话从这里打出,有员工一天能打2000个骚扰电话。

  记者暗访骚扰电话企业 有员工一天打2000个电话

  近日,记者通过一家名为“北京中邦富通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邦金融”)的面试,成为了一名电话推销员。该公司主要通过拨打电话推销贷款业务,并按贷款金额3%收取业务费。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告诉记者,他平均每40分钟能拨出250个号码,一天2000个电话。即使是刚入职的新人,每天至少要打出600个才算合格。记者注意到,另一家名为“深海教育”的培训机构近期招聘信息投放较多,于是记者前往暗访。 在这里,个人信息被分为“首咨”和“公海”两大类,“首咨”即从未被骚扰过的新信息,只有老推销员才能拿到。“公海”是曾被骚扰过但未成功的旧信息。推销员每天最多可从“公海”里拿600条。这家机构还引入了“AI呼叫”,只要登录“螳螂教育云”再点下鼠标,骚扰电话就自动通过microsip软件拨出。

  “加恐”“截杀”流水作业 拒接也难脱身

  为提高中单率,推销员们还要经过整套“话术”培训。

  记者所在的“中邦金融”一般会选择“熟人拜访”话术,对于明确拒绝的人,推销员还会不停地求加微信。

  而在“深海教育”,记者经历了包含“开场”“探需”“加恐”“截杀”等八个流程的标准化培训。

  “加恐”是为了制造焦虑,即强调所推产品有多重要。

  “截杀”即确定一个截止时间,催消费者赶紧交钱,一般两者配合使用。

  “暂时没钱”的人,推销员还会不断强调“支持信用卡、花呗支付。”

  推销员会将所有被骚扰过的人分类标记:A意愿强烈、B需多次回访、R放弃。但记者查询通话记录发现,多数明确拒绝的人仍会被标记为A,即使被标记了R的人,他们也仍会锲而不舍地骚扰。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互联网巨头、银行和房产中介成了信息泄露背后的始作俑者,公民信息成了谋利手段。

  “中邦金融”的一位中层向记者透露,公司的数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银行,特别是曾贷过款的银行客户;二是房地产中介,比如我爱我家、麦田、链家等公司的一些客户经理,拿着“资源”跳槽而来。“中邦金融”提供给记者一份含有3146条个人信息的“名单”,这个名单上赫然包含了公民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房本信息等具体内容。 “深海教育”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的“资源”主要来源于百度等一些知名互联网企业。

  随后,记者在百度随机检索“心理咨询师”等关键词发现,弹出内容多为培训广告。“点开这些推广信息后,你个人信息就可能直接流入培训机构的数据池中。”一位知情的推销员说。随后,记者以一家少儿培训机构的名义与百度有关方面探讨合作。对方答复,一条个人信息的“进价”约100-150元,具体需求均可订制。针对媒体曝光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昨天(8月8日),微博账号认证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百度安全”发表声明,落款为百度公司。

  这份声明表示: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属于法律禁止行为,百度坚决抵制这种行为,也绝不会开展此类业务。任何时候、发现任何黑产不法行为,都将报送公安部门,依法惩治。

  但是,截至发稿时,百度公司官方微博并没有任何表态。

  加强治理!工信部就骚扰电话管控不力约谈中国移动

  8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骚扰电话管控不力问题约谈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和北京、河北等问题突出的两省(直辖市)移动公司。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参会两省(直辖市)移动公司签订了《整改承诺书》,承诺将严格贯彻落实各项整改要求,全面排查、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坚决整改到位。

  此外,针对近日媒体报道培训机构、金融机构和地产中介等源头企业涉嫌利用个人号码拨打骚扰电话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关注,正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研究建立用户信用管理制度,综合整治骚扰电话扰民问题。

【编辑:徐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