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人民币汇率能否保“7”?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10日电 题:《王丽娟:人民币汇率能否保“7”?》

  作者王丽娟(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7月以来,离岸人民币汇率接连跌破6.7、6.8、6.9的重大关口,创下自去年5月份以来的新低,越来越接近“7”这一个重要关口。

  在此背景下,8月3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称,近期受贸易摩擦和国际汇市变化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央行维稳汇率是资本管制吗?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此次上调远期售汇业务风险准备金并没有直接限制交易规模或增加审批要求,更没有禁止企业开展远期购汇业务,更多的是一种市场化的价格引导行为,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一部分,因此,不属于资本管制手段。其实,早在2015年“8·11”汇改后,央行已将外汇风险准备金作为外汇逆周期管理的一项重要政策手段。当时,为抑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央行开始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为20%。之后,随着形势的变化,2017年9月,央行再次调整了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将外汇风险准备金征收比例从20%降为了0。此次再次上调风险准备金率也是在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减少“羊群效应”的顺周期影响,不是资本管制。

  政策出台后汇率能否保“7”?

  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后会产生怎样的后续影响?从量上看,一般情况下,企业为提前锁定购汇成本,会在金融机构续作相应的远期售汇业务。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背景下,企业为锁定汇率降低汇兑损失,办理远期售汇业务的动机增强。国家外管局数据显示,4-6月份,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银行代客远期售汇签约金额持续增长,由4月份的1373亿元人民币上升到5月份的1691亿元人民币再到6月份的2179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金额快速增长。此次,在央行要求金融机构按其远期售汇(含期权和掉期)签约额的20%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后,银行为满足交存要求,会调整相应的资产负债管理,通过价格传导来抑制企业远期购汇的顺周期行为,从而挤出一些投机套利需求,达到控制远期购汇规模的目的,稳定汇率预期。从价上看,银行为客户办理远期售汇业务时,企业并不立即购汇,但银行需要在即期市场购入外汇。随着即期购汇的增多,会进一步加剧即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低,出于汇率避险需求又会影响企业的远期购汇行为,这种顺周期行为易演变成“羊群效应”,进一步加剧人民币的贬值趋势。在上调风险准备金后,随着企业远期购汇规模的下降,银行即期购汇规模会相应走低,有助于推升即期人民币汇率。同时,此次央行上调风险准备金率降低了一些“采用汇率贬值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市场预期,市场结汇量或将有所回升,也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企稳回升。

  理论上看,央行上调风险准备金有助于稳定汇率,实际走势又是如何呢?在央行公告上调金融机构远期售汇业务风险准备金率之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上涨逾500点,冲破6.83关口;在岸人民币对美元也冲破6.83关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也实现了“两连升”,8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82个基点,8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次上调118个基点。

  短期来看,9月份美联储加息概率较大且贸易摩擦仍在持续,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将持续,但从近期公布的上半年国际收支数据及7月外汇储备数据(7月外汇储备环比上升58.2亿美元,实现“两连升”)来看,当前跨境资金流动形势总体稳定,市场预期基本稳定,近期人民币汇率破7的概率较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仍是中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扩内需政策的落地,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稳定,单边贬值空间有限。(中新经纬APP)


王丽娟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董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