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贷款导致部分非洲国家债务趋于严重?商务部回应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28日电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28日回应“非洲一些国家的债务是来自中国的贷款”时表示,非洲债务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中国在非洲的债务并不算最多的,总体来看,大部分债务的负担不一定是中国造成的。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 来源:中国网

  28日,国新办就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经贸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吹风会,有记者提问称,美方一些官员对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合作和投资,特别是贷款,贴了债务陷阱外交的标签,虽然非洲的平均的主权债务占比GDP水平不是特别高,但是有一些个别国家是很高的,达到70%、80%左右,也有一些国家的债务是来自中国的贷款,中国对这样的评论有什么回应?

  钱克明强调,首先,债务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七八十年代文献中大量是非洲债务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包括石油、矿产等全球大宗产品价格下跌,而非洲国家很多是资源性的国家,这给非洲国家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包括外汇的收入减少。这是全球经济的大背景,非洲债务问题既有历史问题,也有现实问题。

  第二个方面,资金是任何经济发展一个很重要的要素,搞基础设施建设,搞经济建设,资金是一个宝贵的资源,是一个稀缺的资源。

  第三,中国在非洲的投资,绝大部分形成了基础设施,对今后的经济增长将有重大的作用,是有价值的资产。此外,在债务问题上,中国在非洲的债务并不算最多的,总体来看,非洲大部分债务的负担不一定是中国造成的。同时,中国也注意在选择项目时要多选择一些经济效益好、能创造就业、创造税收、创造出口的项目。

  谈及中国对非洲投资的特点,钱克明介绍,这几年中国对非投资快速增长,非洲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一个新兴目的地,总体看有四方面特点:

  一是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近年来,中非投资合作发展非常快,2017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是31亿美元,是2003年的将近40倍,增长非常快。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存量超过了1000亿美元,几乎遍个非洲每一个国家。

  二是投资形式更加丰富。从领域上看,中国对非投资行业逐步拓宽,涉及到建筑、采矿、制造、科技、地质勘察、房地产、金融、批发零售和农业等领域;从投资方式上,除了独资的、合资的以外,还有参股的、并购的,除了国有企业以外,民营企业对非投资也快速增长,而且逐渐成为对非投资的生力军。

  三是支持手段不断完善。中方一直鼓励中国企业对非去投资,帮助非洲发展工业化,创造就业。目前有优惠性质的贷款,有中非发展基金,有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还有专门为非洲中小企业设立的非洲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例如中非发展基金已经累计对非洲36个国家的91个项目决策投资了46亿美元,经测算,可以带动中国对非投资超过220亿美元,覆盖了农业、民生、基础设施、矿产资源、金融领域。

  四是投资实现互利共赢。一方面,中国企业到非洲去投资,帮助非洲国家创造就业、增加税收,大大改善了非洲国家的经济结构。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还在非洲办了大概25个经贸合作区,这也为中国企业到非投资提供了一个平台,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帮助非洲创造就业、促进工业化的同时,也使中国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竞争力。

  下一步,钱克明表示,未来的合作中中国也和非洲国家共同商量,促进债务可持续发展。总之,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支持非洲的发展,包括提供资金,同时要把资金的重点放在更加可持续、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上。(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编辑:董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