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价格再创新高,锂电股为何却与车企一起回调?

  碳酸锂价格再创新高,锂电股为何却与车企一起回调?

  11月10日,新能源板块整体下挫,锂矿板块集体回调。

  截至发稿,融捷股份(002192.SZ)跌6%、天齐锂业(002466.SZ)跌近5%,宁德时代(300750.SZ)、天赐材料(002709.SZ)跌超3%。港股汽车股也集体下跌,蔚来(9866.HK)跌12.8%、小鹏汽车(9868.HK)跌超10%,吉利汽车(0175.HK)跌超6%,比亚迪股份(1211.HK)跌超5%。

  价格一路飙涨的电池,让下游厂商承担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多次发声,称动力原材料和电池的价格上涨已经给整个产业链造成了影响,智能芯片供应不足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发展瓶颈。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简称为“AFS”)的最新数据,截至10月30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390.5万辆。AFS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攀升至427.85万辆,较此前的预估增加约1.62万辆。

  从公司业绩来看,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利润分化明显。

  今年三季度,锂矿上市公司业绩“清一色”大幅增长,不少公司净利润成倍增长。

  其中融捷股份(002192.SZ)三季度净利同比最高增逾47倍,位列板块第一。天齐锂业(002466.SZ)和赣锋锂业(002460.SZ)则赚钱最多,三季度净利分别达到152亿元、143亿元。两家合计至少赚295亿元。

  上游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受益于锂盐产品价格大涨。由于锂盐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公司相关产品销量和销售均价同比大幅增长,从而带动业绩增长。

  而汽车企业不同,上半年港股汽车板块内上市公司净利润普遍出现下跌。

  报告期内,五菱汽车(0305.HK)、小鹏汽车净利增速分别同比下滑283%、122%。

  上述汽车企业都在半年报中普遍提到了原材料涨价的风险。尤其是电池原材料、芯片等受供给短缺影响,涨价持续周期较长。中长期受到地缘冲突、碳排放约束等其他因素影响,能源、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汽车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经营压力加大。

  目前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格屡创新高,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11月10日电池级碳酸锂涨5000元/吨,均价报58.7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涨5000元/吨,均价报57.5万元/吨,续创历史新高。 据通联数据统计,2022年初至今碳酸锂价格从约30万元/吨上涨至目前的58万元/吨,涨幅已超过九成。

  行业人士认为,在突破50万元/吨的价格后,下游企业面临较大涨价压力,对需求形成一定抑制。平安证券认为,在供需错配格局下,锂矿资源端是未来锂价走势的重要变量。

  蜂巢基金分析,随着新能源车行业下游需求的不断释放,预计2022年锂辉石精矿的供给仍然较为紧张。目前新能源仍然维持高景气度,不过行业利润仍然集中在上游锂矿、锂盐环节。

  对于锂资源保障,工信部之前曾表示,将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目前一批碳酸锂产能也在建设中。

  此外,谈及新能源产业趋势,长安汽车在半年报中提到,动力系统电气化成为汽车行业的确定性趋势,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

  同时行业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的考验,例如纯电产品全场景适应性还需提升,北方寒冷地区暂难普及,高速或长途过程中补能缓解不够便利;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锂镍钴等矿产资源供应紧张,整车厂持续承压,企业商业模式也面临考验;此外,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和商业落地存在不确定性,如固态电池、无钴电池、石墨烯、太阳能电池等。

【编辑:吴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