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信托加速“瘦身” 短期兑付压力不减

  三季度信托加速“瘦身” 短期兑付压力不减

  11月26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2019年3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

  中国信托业协会指出,三季度信托资产规模环比降幅增大,继续保持稳步下降,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持续下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信托业在稳步降规模的同时不断探索结构优化。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出现了自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新增规模环比增速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从信托到期规模来看,12月即将迎来偿还高峰。信托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虽然总体预期较为平稳,但预计信托明年面对的兑付压力依然不小,仍需要做好更多防范风险的准备,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兑付压力。

  加速“瘦身”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余额为22万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5376.9亿元,环比下降2.39%,与二季度降幅0.02%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三季度同比增速为-4.94%,与2018年三季度末-5.19%增幅趋同,信托资产规模继续保持稳步下降。

  记者注意到,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持续下降是构成信托资产整体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余额为11.6万亿元,规模延续2018年以来的持续下降态势,较二季度末减少0.82万亿元,环比减少6.58%,占比降至52.75%。

  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处于资管新规过渡期以及去通道关键时期,信托资产中还有一定通道业务需要整改,三季度监管部门不仅调控了房地产信托额度也强化了压缩通道的力度。

  某华东地区信托业内人士李华(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去通道已成为信托公司的共识,并且处于一直进行的状态,目前来看“挤水分”还有空间。而信托业受托资管规模具体下降到什么程度还没有预计值,要根据监管的要求来做。

  金乐函数信托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信托规模的压降程度,特别是通道类业务的降低,监管是有做长期安排的,通道类业务的压缩是监管近10年来一直关注的重点,最早从控制银信合作开始,后面到对规模的持续压降。“而资管新规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有计划且更有力度地压缩通道类业务规模和占比”。

  “信托公司受托资产余额规模虽然下降,但值得关注的是集合类资金信托的规模是上升的,而且单一信托规模下降较多。”廖鹤凯对记者进一步指出,说明信托公司转型逐步显现成效,向着监管引导的方向在稳步推进。

  具体来看,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资金信托规模合计为18.53万亿元,其中,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9.84万亿元,占比44.74%,环比上升1.17%;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8.69万亿,环比下降5.89%,占比39.50%。集合资金信托占比稳步增长,超过单一资金信托占比。

  “预计,明年信托规模仍有压降的压力,而且明年信托到期量要大于今年,所以在资管新规要求下,信托规模会继续经历‘挤水分’和优化结构的过程。”袁吉伟对记者进一步分析道。

  探索结构优化

  李华告诉记者,下半年来,《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信托函〔2019〕64号)的下发可以说对信托公司去通道、控地产进程的坚定推进起到了加码加速的作用,同时业务结构的优化也正在进行。

  记者注意到,从新增规模变化来看,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新增信托项目累计15254个,同比增加26.74%;规模为4.68万亿元,同比降低1.93%。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袁田分析认为,新增信托项目个数的提高与规模的下降相比,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信托业在稳步降规模的同时不断探索结构优化。

  袁吉伟告诉记者,新增项目单个项目规模下降,可能还在于现在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家族信托等业务的发展,单笔业务规模小,但是增量比较快,而不像传统业务单笔规模大。

  廖鹤凯对记者分析,这样的变化可以部分说明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类业务的比重在提升,通道类业务在下降,表现出来就是平均单笔业务的规模下降较多,而产品数量对应上升。

  “同时关注到这是在政策严控地产和通道的情况下发生的,说明信托公司在这两块占比较大业务受到严格管控之后,调整了业务方向,比如对基建领域有所加码,同时对其他新的领域也加大了探索力度。” 廖鹤凯进一步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出现了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的首次新增规模环比增速负增长。具体来看,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78万亿元,环比减少1480.67亿元,下降5.05%,

  信托利润来源“老三样”中,房地产和通道两项均已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三季度信托业绩表现如何?

  2019年三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累计795.64亿元,同比增长6.42%;第三季度累计利润为559.35亿元,同比增长13.13%,信托行业盈利水平稳步提升。

  但从当季数据分析,第三季度行业新增经营收入为272.69亿元,环比减少6.73%;第三季度新增利润184.39亿元,环比减少2.95%,年度经营业绩指标压力有所上升。

  袁吉伟指出,房地产信托是一类具有高报酬率且风险可控的信托业务,长期以来在信托公司收入中占据着较大比重。由于以往的高基数效应,严监管政策对信托业整体的冲击效应在2020年将逐步显现,增大信托业经营业绩波动性。

  短期兑付承压

  事实上,房地产信托的风险已有积聚的倾向。今年以来,信托风险加速暴露,其中房地产信托频频遭遇兑付危机,信托公司及行业声誉受损。

  袁吉伟指出,从过往经验看,历次调控房地产和房地产信托的严监管政策都会增多市场房地产信托违约规模,并在调控后的半年到一年达到违约高峰。因而在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信托风险防控压力增大。

  中国信托业协会指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未来一年的信托到期项目合计为14093个,规模合计5.15万亿元,较二季度预计数据减少4110亿元,降幅继续扩大至7.4%,信托项目到期压力有所缓解。

  但是,短期兑付压力仍须重点关注,尤其是四季度最后一个月信托项目到期兑付的规模比较集中,资金流动性管理尤为重要。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到期的信托计划为1868个,规模7772亿元,记者注意到,较11月的1038个、3747亿元有明显增长。

  廖鹤凯对记者分析,这种情况与前两年的展业风格有一定关系,也和市场大环境有较大关系,2017年末资金需求旺盛催生了业务发展,另外市场普遍预计2018年市场会迎来较强监管,年末项目有加速落地的趋势。

  那么如何看待信托明年要面对的兑付压力?此前存量业务导致的风险项目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得到释放?

  多位信托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虽然总体预期较为平稳,但预计信托明年面对的兑付压力依然不小,仍需要做好更多防范风险的准备,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兑付压力。

  袁吉伟对记者分析,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资管新规的实施,短期会造成高杠杆企业融资困难,由于明年信托到期量依然较大,短期风险形势仍可能处于高位。

  “从风险项目来源看,工商企业、房地产领域仍会是高发领域,而政信业务可能在西部等区域存在风险点。信托公司仍需要做好更多防范风险的准备,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兑付压力。”袁吉伟进一步指出。

  廖鹤凯告诉记者,之前存量业务导致的风险项目预计还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逐步化解主要问题。不过,不良率经过几轮政策调控,预计依然会在可控范围内波动。

【编辑:王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