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金融强监管仍将持续 警惕“黑天鹅”和“灰犀牛”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3日电 (罗琨)“今年以来的金融业全方位开放,势必会重构中国金融市场。”在近日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联合主办的“第三届(2018)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上,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提出,针对全方位开放、穿透式监管正在成为新时代金融业主要特征的背景,建设一个高效、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包括开放金融市场,维护金融安全;强化风险约束,加强专业化;提升监管效率,进行数据统一。

  “第三届(2018)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现场。中新经纬 罗琨 摄

  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表示,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仍面临很多制约,这不仅影响了整个金融业态、金融产品、金融创新,也给政府管理尤其是金融监管提出了新挑战。这些挑战包括:金融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和监管;新金融业态对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较大挑战,尤其是董事会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和改进;金融人才培养的专业度和系统化变得更加重要。

  在金交所监管、潜在风险监管、区域性监管及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与会嘉宾也给出了建议。

  中国证监会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局局长李志斌说,尽管此前对各类交易场所进行过清理整顿,但仍有遗留问题待解决。因此,部际联席会议正在督导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坚决防止违法违规问题死灰复燃。一方面,要对金交所严格限定业务范围,防止出现监管空白和套利行为;另一方面,目前70多家交易场所数量还要缩减,原则上各省级区域一个类别只剩一家,对现有的交易场所该规范的切实规范,该关闭的坚决关闭,该整合的稳步整合,该转型的限期转型。

  中国银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主任赵宇龙表示,应尽快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同时明年要警惕的两大潜在风险是“黑天鹅”和“灰犀牛”。“黑天鹅”是不可预知的,而“灰犀牛”是熟视无睹的,两者的突然爆发才是真正的风险。监管方面,应该尊重规律、尊重常识,改革中的风险仍然需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特聘区长助理靳晖建议,海淀区将规划建设一个具有首都特色、全国辐射、国内示范、国际标准的国家金融科技创新与服务中心。因此,可借鉴国际上监管沙盒模式,尽快对监管沙盒进行顶层设计,将海淀区作为试点之一,在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尽快走出建立金融科技业态长效监管机制的坚实一步。

  中国互金协会战略部负责人、互金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肖翔建议,应加速标准化建设来推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和长效监管。目前,中国互金协会主要从信息披露、资金存管、产品合同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下一步将推进个体网络借贷、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从业机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与安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标准制定工作。肖翔还指出,应尽快推动团体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继而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标准。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建议,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全托管,最大程度管得住、管得好。同时加强立法提供管理依据,完善措施、管住关键环节,重视技术的支撑作用,健全完善配套发展环境。(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编辑:徐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