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这十年|专访平安证券何之江:持续以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

  编者按:新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边界在逐渐消融。在这十年间,新经济企业如何构建起新的游戏规则?传统行业如何被新经济改造?未来还将涌现出哪些新赛道、新风口?中新经纬推出“新经济这十年”专题报道,记录新经济、新业态的典型故事,以此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壮阔历程。

  中新经纬12月23日电 (马静)“随着中国金融开放政策的稳步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将兼具多元化、创新性和适应性,也在指引金融机构逐步实现由‘科技赋能’向‘科技引领’的转变。”平安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何之江在近期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如是说。

  自2013年开启向互联网券商的转型,经过近十年耕耘,科技赋能已成为平安证券最亮眼的底色。谈及经验,何之江表示,科技战略应和公司战略相契合,积极通过科技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促进提质增效,并形成科技运用的文化氛围,持续保持定力和耐力,积小胜为大胜。

平安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何之江 平安证券供图

  所有金融服务都是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

  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金融科技在资本市场的应用日新月异。何之江认为,资本市场既是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前沿阵地,也是金融科技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所有的金融服务都是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

  据何之江介绍,目前金融科技在证券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线上化,目前各家券商已基本实现开户、交易在内的全业务线上化办理,交易的便捷性得到明显提升;二是自动化,比如投行工作中大量固定格式文档的撰写工作,可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将纸质文档转换成结构化数据,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自动生成图表和报告,缩短了材料撰写时间;三是智能化,比如可通过“智能投研”实现金融机构服务的在线化和智能化,让服务惠及更广泛的普通个人投资者。此外,还包括借助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技术实现的智能客服、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的大数据风控、通过交易算法实现的程序化交易等。

  从实践来看,为证券行业注入新动能的金融科技,早已成为同业竞争的隐形主赛道,各券商持续加大信息技术和人才的建设投入,通过科技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

  平安证券立足于科技型平台券商定位,也是金融科技的弄潮儿之一。据何之江介绍,平安证券早在2013年就开启从传统券商向互联网券商的转型,通过对APP的全面优化,打造一站式理财平台,在业内首推移动端7×24小时银证转账等多项创新服务,着力提升客户体验。近年来,平安证券开启线上化、平台化改造,提升运营效率,提高内外部客户服务品质。2021年至今,则通过实现“自动化、数据化、智能化”的聪明经营,形成交互式体验。

  持续利用科技成果优化和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

  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的创新,信息技术在证券行业“开花结果”过程中,证券公司也在积极通过科技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

  截至目前,平安证券个人客户数突破2200万人,稳居行业前列。在服务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已成共识的当下,如何脱颖而出?平安证券的答案是科技赋能。

  何之江提到,平安证券坚持科技赋能,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利用科技成果优化和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开辟触达客户全新途径,为客户送去一站式服务体验,持续赋能和陪伴企业成长,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在中证协近日发布的《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实践报告及案例汇编(2022)》中,平安证券在数字化运营平台、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多方面的实践也作为优秀案例入选其中。

  比如,平安证券搭建的业内首个数字化智能客户运营平台,不仅赋能业务实现敏捷高效运营,及时响应监管等政策需求,有效防范潜在风险,还可实现细到单一客户粒度的多波段客户旅程服务能力,驱动客户体验更优;智能投行业务管理系统可覆盖从承揽、承做、审核、发行、销售以及存续期等闭环式的全业务过程管理;领航智能全面合规管理平台覆盖了证券经营机构的合规管理业务,涉及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层级子公司和全体工作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检查、反馈各环节,同时满足监管合规覆盖全业务的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科技浪潮席卷资本市场,带来的不仅有机遇,还有风险。2020年之后,金融科技监管全面升级,强调发展与风控两手抓,在创新的同时,把好风险关成为信息技术运用的必要考量条件。

  何之江也分享了平安证券的做法,即依托平安集团科技优势,借助AI、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先技术,先后开发运用全面风险管理平台等,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数据安全防范和风险管理。

  据其介绍,平安证券的全面风险管理平台可实现对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干预,支持风险信息的计量、评估与报告,在安全合规的基础上,满足各类型风险管控工作的线上化需求,对前台业务部门也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帮助。

  其中,风险管理驾驶舱涵盖四大风险,四大业务,同一客户/同一业务全覆盖,数据T+1日更新;信用投后管理模块大幅降低人工操作,节约舆情收集与持仓匹配时间0.5小时/每日,节约手工资产分级时间4小时/每日,减少收集数据编制报表时间2小时/每日;限额与经济资本计量模块实现350+限额指标自动监控、报告由月频提升至日频,限额报告一键生成。

  金融科技只有持续投入,才能厚积薄发

  平安证券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金融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谈及经验,何之江分享了四点看法。首先是科技战略应和公司战略相契合。平安证券以打造综合金融服务战略下的智能化证券服务平台为愿景,希望通过专业品质实现有价值的稳健增长,而科技赋能是必然的实现方式,借助科技赋能深度改造各业务线模式。

  其次,科技需要不断积累和深化运用。何之江强调,管理层需要高度重视,将IT建设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同时持续打造和提升与公司科技战略发展匹配的具有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科技团队,为科技应用与创新奠定基础。

  何之江还提到,要形成科技运用的文化氛围。所有人都应自觉自愿地去拥抱科技,管理者用科技解决管理问题,业务端人员用科技手段解放生产力,实现业务与科技联动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科技赋能需要积累,才能厚积薄发。”何之江表示,要保持定力和耐力,积小胜为大胜。要想科技赋能绝非易事,需要持之以恒地付出以及多方要素合力,才能逐步实现由“科技赋能”向“科技引领”的转变。

  此外,何之江还指出,虽然近几年来国内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方面成果丰硕,但是因为起步相对较晚,与国际金融巨头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何之江认为,国际金融科技在多元性、创新性、标准化和人员储备上的优势明显,但对比之下,中国的金融科技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一,国内金融机构有庞大的市场,但在金融科技的多元化和创新性方面尚显不足,发展同质化明显,且在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和核心算法方面的研发还存在差距。第二,虽然近年在金融科技标准制定上取得一些进展,但仍缺少话语权。第三,各大金融机构已充分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但在培养力度和经验积累上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何之江表示,未来随着中国金融开放政策的稳步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将兼具多元化、创新性和适应性,也在指引金融机构回归核心技术的研究,全面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逐步实现由“科技赋能”向“科技引领”的转变。

  他还提到,目前深圳市开展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平安证券也是试点单位之一,将积极、深度地参与,借助科技手段,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叠加优势,秉着共享、共赢、开放、合作的思维,构建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式生态。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马静,邮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编辑:郭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