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控股大举扩张之后:净利下滑 负债攀升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8日电(吴亦涵)股价下跌、负债攀升、利润下滑,顺丰控股与其投资者们今年的日子不好过。

  自去年2月在A股借壳上市以来,顺丰控股的股价在短暂冲高到73.01元/股的高位之后,就一路回调,截至12月28日早盘收盘,顺丰控股股价报32.76元/股,较去年股价的高位已经腰斩,市值蒸发近1800亿元。

  2017年3月以来顺丰控股股价持续下跌 数据来源:Wind

  在公司股价持续下跌的背后,是其持续下滑的净利润以及攀升的负债情况。顺丰控股的三季报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顺丰控股实现的净利润约为30.28亿元,同比下降16.87%;扣非后净利润约为28.21亿元,同比增长6.49%,公司预计今年的扣非净利润在34亿元至41亿元之间,同比变动幅度为-8.17%至10.73%。但是,顺丰控股的负债却由今年二季度末的250.51亿元攀升至308.74亿元,资产负债率由2017年末的43.22%攀升至46.77%。

  有市场人士认为,顺丰利润的下滑与公司今年以来的持续扩张不无关系。在顺丰大幅扩张的背后,既有公司在上市之后资本的要求,也折射出快递行业激烈竞争的现状。从快递公司的发展来看,快递公司持续增长需要业态外延,收购兼并是切入新业务的最佳方式。

  扩张背后的隐忧:负债攀升,利润下滑

  2018年顺丰开启了扩张模式,围绕着快递的主业,顺丰控股开始在重货、供应链、冷运等多方面进行布局。

  今年3月份,顺丰17亿元收购了广东传统零担企业新邦物流,发力重货快运业务;4月,顺丰又以1亿元参与了美国物流服务平台Flexport新一轮的融资,旨在加码国际业务;8月,顺丰控股陆续与美国夏晖集团、招商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合作,增加了公司在冷链、海运以及铁路运输的业务布局;最大的手笔则在10月,顺丰控股55亿元收购DHL供应链及DHL流各100%股权,整合DPDHL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供应链业务。

  持续的扩张并未让顺丰偏废主业,2018年上半年,顺丰在快递业务上也持续发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顺丰控股实现业务量18.57亿元,较2017年上半年增长35.25%,而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20.8亿件,同比增长27.5%,顺丰控股的增速远超行业水平。

  除此之外,顺丰还在尝试新的业务模式,12月21日顺丰宣布,旗下车货匹配平台“丰驰顺行”正式更名为“顺陆”,同时还新增个人司机抢单功能。简单来说,顺丰玩起了拉货界的“顺风车”。

  不过,大步流星的扩张却悄然推高了顺丰的负债情况。三季报显示,顺丰的短期借款激增近20亿元,从2017年末的46.19亿元攀升至三季度末的66.17亿元;公司的应付债券为57.44亿元,这一数据在2017年末的时候仅为5.29亿元;公司的货币资金则由2017年末的173.18亿元减少至104.86亿元,顺丰称是购建长期资产、购买理财产品以及投资流出所致。

  此外,顺丰快递业务的增长,也付出了利润下滑的代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顺丰控股单票收入为22.69元,同比下滑2.45%,公司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30.28亿元,同比下滑16.87%。

  对于顺丰持续扩张所带来的业绩波动,清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顺丰是患上了严重的“上市后遗症”。“我认为顺丰控股自始至终都不应该上市,一旦上市,资本的意志会盖过王卫捍卫顺丰价值观的决心。从长期来看,盲目扩张绝不利于顺丰稳定发展,企业在发展时切记盲目扩张,根基稳固、稳扎稳打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但需要一提的是,顺丰的“焦虑”并不是从上市才开始的。从2011年,顺丰就陆续尝试过在零售业务、电商业务甚至是金融业务上发力。2011年,顺丰推出了顺丰优选网上商城,但反响寥寥;2014年,顺丰在全国铺开“嘿客”便利店,到2014年年底,顺丰嘿客在全国已经拥有近3000家店;2015年,顺丰陆续推出顺丰仓储融资服务以及主打手机上门维修业务的“丰修”品牌。

  顺丰董事长王卫曾在2017年4月的公司业绩说明会上称,顺丰不会单纯只做快递,“我们的未来,是会走到很多行业里面去,做深很多行业,而不是’最后一公里’的仓库配送,这样的话,永远做不深一个行业。用科技的手段把这个行业进行提升,这是顺丰未来要走的方向。”

  顺丰的“焦虑”从何而来?

  那么,为何以快递业务起家的顺丰,却不单纯做快递呢?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随着快递行业的逐渐成熟以及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快递公司未来继续保持增长也愈发困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近日表示,以2015年为分界线,在此之前,物流经济的增速快于GDP增速,之后,增速就跟GDP同步,甚至略低于GDP增速。

  此外,四通一达、京东、顺丰等国内快递公司激烈的竞争,也让企业的盈利水平越来越低。数据显示,2018年6月中国快递行业平均单价为12.03元,在2007年这一价格高达28.5元。而据中金公司的数据,快递行业的毛利率已从2007年的30%降至目前的5%。

  更何况,从前落后的对手也正在迎头赶上。如“四通一达”中的圆通在今年10月,推出了旗下新品牌“承诺达特快”,欲在快递行业的中高端市场与顺丰分一杯羹。

  中国邮政董事长刘爱力则在今年8月表示,邮政EMS将在明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启动IPO,确保三年之内成功上市。快递行业资深人士赵小敏认为,待中国邮政上市之后,将意味着中国快递行业资本高潮的结束,快递业的竞争将正式回归人才、技术、服务、营销的快递行业规律竞争。

  今年10月,京东物流也正是杀入快递市场,上线面向个人客户的快递业务,京东物流CEO王振辉表示,京东物流的个人快递业务计划今年先把北上广三个城市做好,明年推广到30~50个核心城市,再根据情况在全国推广。

  因此,在不少机构看来,顺丰控股2018年的大举扩张,是在面对快递行业增速放缓、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西南证券认为,2018年是快递行业竞争加剧叠加行业增速放缓的一年,电商系快递增速回落至25%、价格同比下降约10%。通达系快递跑马圈地的历史进程仍未结束,2019年将是各家上市公司在降低单件成本、稳定全网现金流、投资现在、投资未来等诸多问题上可能分出初步胜负的一年。

  广发证券在对比了FedEx等国际快递龙头的发展历史后指出,快递作为服务产品总会走向稳定的成熟期,快递企业的持续增长离不开基于快递的业态外延。重货、零担、整车、国际等业务都具备重资产的特点,且存在运输半径,区域经营者较多,收购兼并是切入外延业务的最佳方式。(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张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