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轶:猪价下行风险释放后,低成本成长型企业或迎配置窗口期

  中新经纬12月30日电 题:猪价下行风险释放后,低成本成长型企业或迎配置窗口期

  作者 雷轶 华创证券农业首席分析师

  近期,由于需求低迷导致猪价快速下跌,使得原本正在快速扩张的产能有所放缓,考虑到2022年整体的需求水平比往年大幅下滑,2023年如果需求能够相对恢复正常,价格有可能比想象中会更强势一些。此外,猪周期因为连续几年受到了显著的外部冲击(非洲猪瘟、疫情等),导致周期的波动特点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认为,待猪价下行风险逐步释放后,低成本成长型企业有望迎来配置窗口期。

  外部冲击猪周期生变

  我们过去提出了“金猪十年”的说法,对整个产业的大周期做了一个划定:

  2015年以前的小农经济期:在这个阶段,农户、公司加农户这种偏小一点的经营单位,有相对的管理优势和效率优势。

  2015年以后工业化转型进入加速期:在加速期里面,先做到管理优秀的工业化、封闭式模式的企业成本会更低,而且更容易扩张,扩张要素也更容易获得。当扩张到一定程度、使得行业高效产能占到较高比例之后,行业中优势企业的比较优势开始下降,这时候扩张放慢,后续的企业也开始向它们学习,把效率值差异进一步压缩。

  2035年后达到稳态:最终达到行业的稳态之后,头部的企业又可以拿到大量的现金流,支撑企业往下游发展,企业在前期投入得越早,效率就会越高,越早达到更优。人员的优秀程度等各方面使它们相对于落后企业有稳定的优势,最终行业稳定下来了。

  上一轮非洲猪瘟我认为行业达到了第一根虚线(见上图)的状态,这一轮我预计行业能发展到第二根虚线的状态。目前整个行业因为这种稳定的先发优势,企业之间的差距实际上还在拉大,我认为到下一轮进入到2025年附近的时候,效率值差异会达到最大。一些过去跑马圈地、管理能力不行、疯狂扩张的企业,在这一时点的前后大概率会出局或者以各种方式削减产能,我们已经看到类似的迹象了,只是行业的去化也需要一点时间,尤其是对于大企业而言。

  如何影响板块投资?

  投资层面,在2015年以后,整个行业的黄金十年向白银十年去过渡。在整个规模化、工业化转型没有走完之前,对于优质企业而言,无论规模大小,只要还在成长、成本没有失控,投资价值依然可以按照过去的框架推演。到了优势缩小期,我们就对各个企业的增速和相对成本优势会变得更苛刻一点,估值中枢会慢慢往下走,而现在处于一个还不错的阶段。

  生猪养殖行业历经多轮猪周期,但这一轮可能会有变形。因为过去的冲击往往来自于几个方面,如宏观经济对需求的影响,但这一次的疫情叠加宏观经济对需求的冲击,在过去是不常见的。连续几次外部冲击,使得蛛网模型下猪周期的平衡需要反复的震荡,才能回归到原来4 年一个周期的过程。这并不是周期研究框架失效,而是外部冲击太大了。在未来,这样的冲击可能仍然存在——需求端可能恢复得比我们想得更好一些,加上供给端价格下降过快、供给端对补栏的信心更加不足,基于此,我们预计2023年价格会比原来预期得更强一些。

  在这样的周期框架下,以猪股为例,不能等产能完全去化了再去配置。因为等产能完全去化再投资是基于传统的4年周期(2年上行+2年下行),现在周期呈现比以往更复杂。所以该如何选择配置时机呢?建议关注每年阶段性猪价最低迷、股票估值低点。因为大周期并未结束,而小周期尚处于低迷期,等一切预期又变得非常好之后,可能就来到了年内的相对高点。

  分析上市公司的具体数据,各家成本的分布较广:低的有15.5元/kg,高的则接近19元/kg。这仅是上市公司自己披露的数据,而通过我们实际测算也有公司可能在20元/kg以上。成本梯队的差异达到5元/kg,这比非洲猪瘟之前周期中的成本差更大,以前可能成本低的企业11元/kg,高的13元/kg,哪怕是比较差的企业也能控制在14元/kg,成本梯队的差异在2-3元/kg,而现在却接近4-5元/kg。所以,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黄金十年”所描述的,优势企业是能够拉开差距的,这里也有头均盈利的数据佐证。以2022年猪价较好的三季度为例,各家企业的头均盈利能力也体现出较大差异。我认为数据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所以我们在这里面优选头均盈利能力强、成本优势显著的企业。按照2023年的出栏预测,各猪企头均市值有1000+、2000+、3000+,分别都处于各自历史头均市值水平的较低位置。这么低的估值水平,加上现在也正处于不错的周期位置,我认为可以适当布局,后续产能继续去化,猪价低迷的时间越久,就越可以继续加大配置。因为农产品一旦有缺口,比如行业亏了3个月,供给是不可维系的,后续大概率会得到价格补偿。(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编辑:吴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