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互联网保险后再开网络互助项目,滴滴借金融服务突围?

2019-01-03 19:34:15 中国基金报微信号

  互联网保险打头阵,网络互助项目低管理费揽客,滴滴借金融服务突围?

  中国基金报记者 孟靓

  滴滴在金融业务迎来大动作。1月2日,滴滴在产品端上线了“金融服务”专区。基金君打开滴滴APP发现,往右滑赫然出现了“金融服务”专区,与出行服务并列。借金融服务突围,重点推出“点滴相互”、“点滴医保”、车险等金融业务,估值下调的滴滴能迎来突围吗?

  滴滴想借金融业务突围?

  从滴滴“金融服务”页面可以看到,目前已经上线的产品包括名为“点滴相互”的重大疾病互助产品、大病筹款平台“点滴求助”,医疗保障项目“点滴医保”以及车险、理财等板块。

  

  目前点滴相互占据了焦点推广位置,而不到一个月前,滴滴通过短信低调推广新出的名为 “点滴医保·定制医疗保障”的重疾险。滴滴金融当前的业务目标也进一步显现,互联网保险业务是滴滴金融布局的重点。尽管“点滴相互”和“相互宝”一样也不是保险产品,而是一种网络互助计划,它不要保险牌照也能运营。但滴滴通过该网络互助计划为保险业务引流的业务目标不言而喻。

  据了解,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保险业务,在于互联网销售保险的成本最低,相比线下销售,不用给业务员提成,利润可以最大化,是互联网金融业务中难得的现金牛业务。基金君从保险经纪人及自媒体人处了解道,以重疾险产品为例,保险经纪人销售某款重疾险的佣金率为30%,而自媒体公众号导流,初期合作甚至有可能高达100%。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推出的“点滴相互”项目管理费为6%,而相互宝管理费为8%。截至发稿,参与人数已接近4.4万人。如果参与互助的用户基数不大,将可能导致分摊费用过高。和支付宝平台升级后的“相互宝”相比,滴滴的“点滴相互”在保额方面将低度恶性肿瘤单独分出。“点滴相互”似乎更胜一筹。两款产品均将会员分为28天-39周岁,40周岁-59周岁两个年龄段,对于39周岁以下的会员,“点滴相互”最高保额达到50万元,“相互宝”最高为30万元。不过,“点滴相互”对低度恶性肿瘤在两个年龄段最高保额分别为25万元和5万元。

  2018年上半年开始,滴滴金融业务忙得不亦乐乎。2月,滴滴将原有的金融部升级为滴滴金融事业部,业务扩展到保险、理财、信贷、支付和汽车金融等多个维度,针对滴滴乘客用户和滴滴司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4月,滴滴低调上线一款现金贷产品“滴水贷”,正式入局消费金融领域。6月初,滴滴暂停金桔宝理财业务,称“进行业务升级,期间暂停办理开户业务”,至今仍未恢复。金桔宝是一款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2017年3月被推出。

  2018年下半年相对低调,滴滴金融事业部直到12月6日上线了自有支付。12月底,滴滴上线“点滴相互”,正式布局网络互助。2019年1月2日,滴滴“金融服务”频道正式上线,滴滴旗下金融服务首次对外集中呈现。

  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监管大年

  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保险发展如火如荼,监管层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监管动作也不断。

  近几年来,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保险业务,2018年互联网保险业务尤为迅猛发展,互联网保险创新业务不断涌现,同时也是监管大年,基金君顺势梳理互联网保险2018年监管进程的关键点发现,防控互联网保险业务风险是监管层的主要着力点。互联网巨头卖保险并不是那么容易。

  2018年1月17日,保监会印发关于《打赢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总体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关注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的、影响客户信息安全的、互联网借贷相关的各类新型保险业务风险和财险公司、人身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开展保险业务的风险隐患,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汇总并评估各类互联网保险业务风险,以及非法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风险;提出改进互联网保险监管制度,研究制定互联网创新型保险业务的监管制度。

  2018年6月4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2017年度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明确指出在发展互联网保险领域,银保监会将重点展开险企偿付能力真实性核查工作,加大查处力度,对造假公司采取严厉措施。

  同一日,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管理的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提高对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合规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确保营销宣传信息合规准确,完善信息监控和处置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落实监管责任。

  2018年10月份,银保监会下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草稿)》(业界称为“《征求意见稿》”),要求相关单位于10月19日(周五)下班前书面反馈。《意见稿》对互联网保险业务进行了更加全面系统的流程梳理,涉及经营条件、产品和区域、信息披露、经营规则、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截至记者发稿,该业务监管办法仍未落地实施。

(编辑:冯方)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