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联讯证券:全面降准影响几何?

2019-01-04 21:10:1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4日电 题:《联讯证券:全面降准影响几何?》

  作者 李奇霖(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钟林楠(联讯证券宏观研究助理)

  今日,央行宣布将于1月15日、25日分别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0.5%,累计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

  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对此次降准,我们认为:

  第一,8000亿是为应对基础货币缺口和宽信用

  2018年的三次降准(分别在4月、7月和10月),都是对冲的思路——缴税+MLF到期,避免短期流动性泛滥,兼顾内外均衡。此次降准1%也是如此,以后也会这样。

  不包括逆回购与国库定存到期,今年1-2月有较高额度的资金回笼,包括:(1)MLF一季度到期1.2万亿;(2)春节前的现金漏损提现大约1.5万亿;(3)1月份缴税大月,财政存款增长大约6000亿(过往四年均值);(4)地方债发行提前冲量(3000亿以上)。

  上述回笼资金加总至少3.7万亿。降准释放1.5万亿固然不能完全填补回笼造成的缺口,但反过来讲,该缺口可对冲降准带来的流动性,避免短端利率过低,维系外部均衡。(预计央行后续会进一步加大跨节的逆回购规模或重启CAR。)将1%的降准分成两步走也是此意。1月15日是MLF到期日,也是集中缴税期;1月25日是春节提现高峰期。

  从政策意义上来讲,这是一次全面的降准,对应了当日下午新闻媒体报道的消息。

  此次降准最根本的目的还是给银行补充低成本资金,为银行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提振宽信用效果保驾护航。

  第二,市场瞬时反应不大,后续关键在于宽信用效果

  从市场表现来看,此次降准并没有带来脉冲式的利好。十年国开活跃券(180210)先下后上,整体来说无明显变化。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降准被讨论许久,基本已被市场消化,投资者当前更为关注宽信用的效果。

  不过,目前来看尽管央行货币政策已经逐步转向宽松,但信用派生效果的关键指标——社会融资总量余额增速,其新、旧口径均未出现向上的拐点。持续的货币宽松并未有效向信用宽松传导,实体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决策者宽松货币的初衷更倾向于实体融资成本有效下降,实体经济回暖,而非单一的货币宽松将资金淤积于金融体系内部。因此,如何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宽货币”转向“宽信用”,是下一阶段的政策着力点。

  从过程来说,将流动性输送到实体的是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的行为又会受到监管政策和实体有效融资需求的影响。但无论从监管政策还是从实体有效融资需求的角度来看,要成功实现“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仍有一段距离。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货币宽松周期仍未走完。宽货币在某种程度可以说是宽信用的必要条件,只有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压低了长端利率,才能使实体真正有效获得金融的支持。

  为了让货币宽松向信用宽松传导更顺利,金融机构的负债来源需要的是长期流动性,以匹配长期资产配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的是中长期信贷,短期信贷一般用于流动性周转。

  此外,尽管货币政策主要会“以我为主”,但不会忽视货币宽松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尤其是在中美短端、长端利差均大幅收窄的背景下。幸运的是,美国经济基本面也出现了放缓的迹象,ISM制造业PMI跌至54.1,创下25个月的新低。

  从这两点来看,支持普惠的定向降准、全面降准和TMLF是比OMO和MLF更优的选择。OMO和MLF流动性期限结构偏短,短期流动性向实体传导的效率不高。(中新经纬APP)

(编辑:冯方)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