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2018年债市违约近1200亿元 金额远超之前四年总和

2019-01-04 22:22:05 每日经济新闻

  2018年债市违约近1200亿元 金额远超之前四年总和

  每经记者 冷辉

  回首2018年,留给债市投资者的一定有此起彼伏的债券违约事件。

  123只违约债券、1198.51亿元的违约金额,也给2018年的中国债券市场烙印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数量方面,124只违约债券的数量比之前四年(即2014年~2017年)的总和122只还多;金额方面,1198.51亿元比之前四年的总和859.85亿元,还要多出39.39%。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认为,2018年新增违约发行人42个,发行主体以民企为主,并且流动资金紧张是引发民企违约的共性之一。流动资产不足以偿付当期的日常经营支出以及短期债务的到期偿付,引发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或者债务危机。而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原因,既有宏观融资环境变化引发的冲击,也有企业自身对流动资金管理不善所引发的负面影响。

  债券违约数量和金额成倍增加

  Wind数据显示,2017年,债券违约数量和金额为35只、337.49亿元;2018年跳升至123只、1198.51亿元,违约数量和金额均同比增加了超2.5倍。

  从2014年债券市场第一只违约的超日债算起,至今已经走过了近五个年头,迄今已有245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合计2058.36亿元。Wind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7年四年间,共有122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合计859.85亿元。

  而2018年债市违约的数据就超过了此前四年的总和,以规模来计算,2018年的债券违约金额,占到了2014年至今累计违约金额2058.36亿元的近六成。

  据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分析,历史来看2018年债券违约总量创新高。2018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引发信用收缩,违约数量激增,新增违约发行人家数、违约债券数量和违约金额与此前的2016年历史高点相比都是2倍以上的规模,与历史以来信用债市场违约总量比,占比均达60%左右。

  中金公司分析,2018年截至12月27日,违约主体中民企占比超九成,违约率显著高于国企。2018年非国企债券实质违约的新增违约发行人共37家,违约债券数量为103只,总违约债券本金金额1072亿,占全市场违约的9成以上。而2018年违约集中于非国企,与非国企再融资渠道相对狭窄,更易受到金融严监管背景下再融资渠道收紧的影响有关,同时今年的很多违约案例也暴露出民企普遍存在的公司治理和内控环节偏弱的问题。

  此外中金公司认为,2018年以来新增的违约发行人行业共性主要是现金流不佳、过去几年杠杆快速提升、对非标和债券的融资依赖强、2018年遭遇了明显的融资渠道收紧。在再融资收紧的环境下,没有哪个行业是绝对安全的。

  这一点与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的观点也较为一致。张旭分析,根据对过往的统计,债券违约并没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亦无明显的区域特征,违约具有多发性和不确定性。

  张旭也认为,涉及违约的债券发行主体以民企居多,国企违约相对较少。截止2018年末,违约的101个主体中民企占比83.17%。国企违约主体在2015、2016、2018年出现,累计有17家。2018年债券违约的另一个特点是,上市公司违约数量激增,历史上共有18家上市公司发生债券违约事件,而其中14家公司违约事件集中于2018年爆发。

  信用违约或常态化

  2018年债市违约的惨状,让不少债券投资人心惊胆战。展望2019年,债市的趋势如何?是否还会有一个又一个的债券违约“惊雷”在等待着投资人行差踏错,2019的债市会对投资人好一点吗?

  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2019年全部非金融类信用债总到期量将超过6万亿,相比2018年5.34万亿元的总到期量增加10%~15%左右。从付息金额来看,2019年内信用债实际付息金额相比2017年、2018年还会更高,另外还有约1.9万亿债券将进入回售期。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锋认为,展望2019年,宽信用仍为主线。信用违约或常态化,2018年之前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率较低,流动性轮动和等级轮动基本有效且发生时间较为同步。进入2018年,随着《资管新规》出台,对于非标与影子银行的管控,中国债券市场“保刚兑”的压力加大,负面及违约事件频发。

  李锋表示,尽管信用违约或趋于常态化,但市场对于违约的认知应当更加趋于理性,债务收缩及结构性去杠杆背景下的违约事件有助于市场出清,并对于企业形成警示作用,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合理运用杠杆;同时,以“定向”宽信用为契机,加大对于高新产业的支持力度,也有助于市场“换血”,调整经济结构,长期来讲有助于债市乃至经济体系良性循环。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2018年三季度以来监管层缓解信用风险的政策,包括增加基础货币、提升风险偏好、降低信用利差,央行出台政策直接降低信用风险溢价,如通过支持专业机构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方式支持民企债券融资。

  姜超表示,2018年利率债表现明显好于信用债,但展望2019,利率债收益率下行趋势不变,但空间缩窄,信用债机会更为明确,一是信用风险缓解下中低等级信用债的交易性机会;二是中高等级信用债的套息价值和跟随利率债上涨的资本利得收益。

(编辑:冯方)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