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专栏>>正文

许维鸿:金融市场对东北有哪些顾虑?如何化解?

2018-01-05 10:18:23 中新经纬

  作者 许维鸿(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近日,一则毛振华拷问亚布力管委会的新闻引发热议,从当地政府1月4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来看,亚布力管委会确实难辞其咎。这一事件再一次引发了对于东北经济的大讨论,为什么会有“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东北的营商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振兴东北必须依靠现代金融的力量。但是过去几年来,金融市场却对东北经济的信心不足。金融市场对东北都有哪些的顾虑?

  第一,东北三省国有经济比重大、计划经济转型不足。东北三省国有企业接近3000家,国有资产总量约7000亿,规模体量大。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违约事件却频频发生。东北国有企业债券违约,从2016年至2017年7月,102只违约债券中19只发生在辽宁省,东北特钢11只债券违约,规模达79.90亿元。债券违约集中分布于东北折射出国有经济转型不到位、缺乏信用。出于对风险的规避,资本对进入东北趋于谨慎。

  第二,东北是传统的重工业基地,产能过剩情况严重,经济结构单一,其中钢铁、煤炭、建材等周期性重资产行业比较集中,市场波动对于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冲击较大。过去几轮中央对东北的政策倾斜,基本倾斜存量国有经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问题,供给侧结构依然矛盾,造成了人口外流严重,经济发展动能不足。

  第三,金融供给侧改革力求通过资产证券化降低企业的负债杠杆,但资产证券化受到非常严重的制约。东北国企历史沿革悠久,旗下巨量土地、建筑、设备等资产没有形成产权清晰、结构多元、流动性高的产权体系。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高负债杠杆成了发展的包袱,严重遏制了吸引再投资和技术升级。此外,国有企业往往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如办学校、办医院等,挤压了第三产业的市场空间,不利于经济的“放水养鱼”。

  要贯彻振兴东北的国家战略,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巧用改革红利助力黑龙江经济转型升级。

  东北三省幅员辽阔、自然禀赋极佳,而铁路运输可谓是东北经济的命脉,承载了东北的历史与人文。例如,一个世纪之前就是先有了铁路,再有了哈尔滨这座城市,铁路交通造就了城市的发展。

  黑龙江在远东地区的节点区位优势明显,中国经济巨大体量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形成有效对接,必须以铁路运输为核心,造就增量资本投资“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平台。以边贸名城——同江为例,投资巨大的同江铁路大桥预计于2018年建成通车,这将打通又一条中俄经济的大动脉,有助于将黑龙江的边境旅游、跨境物流等产业同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相结合。黑龙江省或可以同江大桥通车为契机,形成新的“交通+贸易+金融”投资平台,吸引各路资本支持同江经济开发区建设,力争形成“守法律、明产权、讲信用”的新型投资示范自贸区,讲好“互联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资本故事。

  金融市场的资本故事需要新的投资平台,更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创新。还是以同江区域发展为例,交通运输的便利化带来的是人流、物流和资金流,资源的聚集最终转化为经济繁荣离不开金融杠杆,因此需要设立创新的金融机构。在目前中俄贸易依然使用美元结算的情况下,或许可以考虑设立创新的边贸银行,通过混合所有制引入多元化资本,在中俄跨境金融中大量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摆脱“一带一路”建设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其二,以跨境人民币产业基金为抓手促进产能合作。

  黑龙江经济转型离不开金融手段的运用以及国家战略的支持。其中,跨境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是重要的金融手段。产业投资基金以铁路、地方政府等为基金发起人和管理者,紧扣中俄跨境人民币投资和贸易,将更大视野的区域经济发展为投资目标,利用混合所有制原理,引入国内、甚至是国际领先的基础设施、商业地产、旅游酒店、贸易投资等品牌和经营者,实现经济供给侧的产能“含金量”升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产业基金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相关参与者充分认识基金独特属性,以及通过资本的多方参与一定程度上避免政府和国有企业独资的计划经济属性。同时,可以通过引入专业化战略合作伙伴,将机制、资金和人才引入东三省。另外,基金产权清晰,在投资经营过程中能够避免新增资产产权不清,避免陷入国有资产评估和流失等制度困境,便于增量和存量资产的资产证券化。省一级的产业基金成功,还需要黑龙江省政府加强与沪深交易所沟通,形成IPO绿色通道,增加上市公司数量、盘活存量上市公司壳资源、捋顺资本投资渠道。(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许维鸿,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就职于英国路透集团、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法国外贸银行集团巴黎总部。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国际宏观经济、国际化背景下的新兴市场发展模式等。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董文博)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