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名为“作业”实为“游戏” 教育APP需要规则“教育”

2019-01-17 15:31:24 羊城晚报

  名为“作业”实为“游戏” 教育APP需要规则“教育”

  □朱昌俊

  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APP,付费查看成绩、花钱讲解试卷的APP等应立即停用。据媒体报道,日前,《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发布,正式启动对中小学使用APP情况的全面排查,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1月15日江淮晨报)

  不止是安徽,自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后,多个地方都已要求对教育类APP采取严查和清理行动。这是因为,在目前教育类APP几近泛滥的繁荣态势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的乱象,其鱼龙混杂的问题已到了必须被正视的时候。

  虽然名为教育APP,一些甚至打着作业APP的名号,但其中不少从内容看,更像是社交、游戏类APP。譬如,“互动作业”APP直接内置游戏中心,多达86款游戏,可让学生即点即玩。这类现象并非孤例,去年底,有媒体测评30家热门教育类APP发现,像学习宝、天天练、乐乐课堂等APP,在社区板块甚至还含有“大尺度”照片……

  将目标受众定位为中小学生的教育APP,实质却充斥着各种游戏乃至“污”的内容,这显然是一种危险的错位。教育部及多地教育部门下发的整治通知,无疑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能低估一些企业的侥幸心理。如教育部要求各地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后,立即就有消息称,“已走进7000所学校”的“作业盒子”已率先完成了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审核备案工作。然而,媒体求证发现,该企业仍在自查阶段。这说明,要彻底净化这一行业,仅仅靠一场突击治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到底哪些才是经过了资质认证的,教育部门也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让学校、家长心中有数。

  总结起来,目前教育APP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不择手段”的吸金、吸流量。企业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是,一款产品主打未成年学生,且打着教育的旗号,显然不是什么钱都能赚。试图靠游戏甚至是不良内容来打开市场,其“教育”之心,无疑是可疑的。在这个领域,资本、流量虽然重要,但如果缺乏对教育底线的坚守,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不过是本末倒置。

  当然,除了直接加强对市场端的监管,学校尤其是家长对于APP的筛选,也应该有明确的把关标准。那些动辄标榜在多少学校被指定使用的APP,到底是如何被选中的,往往语焉不详,这里面的利益空间可想而知。相关通知要求,学习类APP进校园必须实行“凡进必审”,但审查到底应由谁来进行,标准如何,规则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某种程度上而言,教育APP就应该参照教材来管理。虽不必像教材那样统一,但选择标准就应该向高规格看齐,并建立恰当的行业退出机制,方能彻底压缩夹带“私货”的行为。

  说到底,在线教育的发展方向虽然值得期待,但是不能任其野蛮生长。教育行业自有其规律,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教育,都应该遵循。违背规律与规则,就该受到应有惩罚。

(编辑:刘虹利)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