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手机行业的多米诺恐慌,终于要爆发了?

2018-01-22 16:30:02 财经国家周刊

  手机行业的多米诺恐慌,终于要爆发了?

  导读:金立事件或许是激化终端厂商和供应链矛盾的第一个导火索,更大的变化正在到来。

  2017年末,在展望2018年手机市场时,大多数业内人士都有一个预期:市场饱和,勒紧裤带准备过紧日子。但所有人都没想到,它会来得这么快。

  导火索来自目前国内手机市场份额排名第七的金立。公开信息显示,1月10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执保冻结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持有该公司41.4%的股权,时间为2018年1月10日到2020年1月9日;1月16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冻结刘立荣持有的41.4%金立集团股权,时间为三年,从2018年1月16日到2021年1月15日。

  金立方面对外回应称,“由于目前该事件已进入司法程序,公司不便进一步回应。我司将积极配合司法工作,尽快解决此事。”

  尽管股权冻结本身与金立的运营及债务并无直接关系,也与其他手机厂商无关。但经过几天的发酵,舆论的焦点已经转向从12月开始发酵的金立拖欠供应商款项事件,进而引发手机供应链和手机厂商的洗牌猜测。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彪说,“现在手机行业都处在一个恐慌状态,点一把火就能烧起来。”

  金立“病了”

  金立上一次引发舆论讨论是在去年11月,同时将旗下4大主要手机产品线进行“全面屏”迭代,在一场发布会上一口气发布了8款全面屏手机,成为了行业内第一家将“全面全面屏”战略变为现实的手机厂商。

  为何时隔两月,董事长股权被突然冻结?对此坊间传闻很多,诸如“与零配件供应商欧非科技有款项纠纷”,甚至还有“刘立荣个人在澳门赌博欠下巨额债务”的说法,但金立方面回应《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称,基本都是演绎。

  金立在随后的一份声明中称,“经调查确认,该信息纯属谣传。此外,我司与欧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一切正常。”

  个人债务暂难以考证,不过,据记者多方了解,金立的供应链确实出了问题,拖欠供应商款项事实确实存在。

  一位手机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手机行业内,供应商为终端厂商垫款是常态,账期一般在三个月左右,但根据不同终端厂商具体资金周转情况会有不同。如华为终端的账期三个月,不给押金;回款较好的OPPO和vivo,账期可以控制在三个月,还能做到部分预付。

  “而金立的账期,已经延后到半年左右。”这位行业人士说道。

  甚至,有供应商做过初步统计,金立已欠达8个月的账款就已有20个亿左右,其中,欧菲光、天马等供应商对金立的应收账款要以亿计数。

  此轮供应链紧张情况到底会对金立造成多大的影响,业内各有说辞,尚不好评估,但来自供应商的普遍观点是,如果有新资金入驻金立,或许可以缓解当下的困境。

  不过,金立11月份发布的八款新机中,F205已于当月18日上市开售,如果保证新年期间手机出货,部分释放库存,或许可以解燃眉之急。

  并且,作为国产手机中为数不多的拥有独立制造能力的厂商,金立诸多不动产也可以成为抵挡危机的最后一颗稻草。

  真正值得金立方面担心的是供应链的信心问题。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供应链、银行对金立的预期或许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重获供应链信任是金立破解危机的第一步。

  多米诺前夜?

  金立事件不只是金立公司乃至董事长个人层面的问题,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它或许会成为激化终端厂商和供应链矛盾的第一个导火索,更大的变化正在到来。

  一方面,手机厂商越来越长的帐期已经引发了供应商的集体担忧。

  一名熟悉金立供应商的手机配件从业者透露,由于拖欠款项迟迟得不到支付,深圳某手机外壳供应商已经停止为金立供货大半年以上。

  另有一名手机行业人士对记者证实,去年11月份,因为应收账款问题,欧菲对金立进行了财产起诉保全,虽然后来撤销,但还是引起了一些连锁反应,有一些供应商出于紧张停止向金立供货。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国内终端厂商通常通过向物料供应商注资来降低后者的部分风险。其中,OPPO和vivo的母公司步步高曾向其塑胶模具供应商鸿绩注资;而以庞大生态链著称的小米,多年前就曾向EMS工厂英华达注资,如今其生态链伙伴已达百余家。

  这种行为既可以缓解供应链风险,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推高自身公司估值。

  然而如今,经过一年前的乐视危机,加上尚未看到结果的金立风波,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来自终端厂商自身的危机已经让供应商开始怀疑这种资本联盟战略的可靠性。

  一名音频测试设备厂商人士对记者抱怨,“我卖了两台音频设备给金立,到现在拿不到钱”,巧合的是,此前他在乐视前供应商比亚迪就职时,曾出售过设备给乐视,最终不仅欠款没收回来,去年的年终奖也泡了汤。

  如果说过去只有小型供应商会面临资金周转不足的风险,那么如今的情况是,欧菲、天马等第一集团的供应商也在担心客户突然倒闭、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手机产业链已经排列成了一串首尾相接的多米诺骨牌,注资已不再是最后的保险。

  有手机行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不少手机供应商都在急着进行转型,它们试图通过转入处于政策红利期、补贴高、风险小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缓解压力。

  一旦手机供应链开始进行第一轮产业转移,整个手机终端行业都将面临供应商断货的压力,没有出货量保证的二、三线手机厂商将率先进入洗牌期。

  集体过紧日子

  市场压力之下,马太效应率先显现。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白皮书》,目前国内仍存活的智能手机厂商共有192家,其中前五家企业出货占比相比2016年一季度的49.7%增长至同年四季度的60%。

  这种情况下,“金立们”即便没有供应链风险,也将面临出货下滑的巨大压力。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金立的出货量仅为3000万台左右,相比2016年4000万台的出货,同比下滑四分之一,未能完成全年5000万台的出货量目标。

  出货量下滑却不精简产品线,反而以更激进的态度发布产品,或许是金立此轮危机爆发的推手之一。

  当然,岌岌可危的不仅二、三梯队的“金立们”,随着手机市场的成熟,第一代智能机换机结束,消费者迭代的速度正在放缓,整体市场还在持续缩小,即便OPPO、vivo、华为、小米等头部厂商,也将在今年面临更大的增长压力。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2017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仅为4.91亿部,同比下降12.3%;其中,12月,国内手机市场迎来全年单月最大跌幅,出货量同比下降达32.5%。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过去一年,即便全球市场份额处于上升趋势的OPPO和vivo也在不断下调出货计划,二者2017年的目标均未达成。

  收缩的市场规模下,创新速度的放缓或许将成为2018年手机行业整体提升销量的最大障碍。事实证明,2017年手机行业的全面屏迭代战略并未在实际应用层面提升智能机体验,而被手机行业给予众望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至今仍未有太大突破。

  今年CES上,vivo展示了一款屏下指纹识别手机X20Plus UD,其指纹识别速度高达0.6-0.7秒,比现有的指纹识别解锁还要更慢。有手机屏幕供应商表示,今年全年,智能手机的屏幕依然不会有太大创新。

  尽管焦虑,但国产手机更应谨慎,金立事件对全行业都是警醒,不犯错比什么都重要。如同业内人士所说,任何一家一旦在大的层面上沉下去了,就很难再挽回了。

  在2017年3月10日金立金砖俱乐部成立的采访环节,刘立荣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也许我们是龟,但我希望这是一个前行的龟、昂首的龟,我们也许现在比兔子慢,但我们还是希望能不停地前进,因为我觉得太快的兔子往往会犯错误。就像我们驾驶任何物体,只要是太快,总会带来新的问题。而我们的目标是笑到最后。”

  而现在,这句话成了一面镜子,值得所有手机厂商思考。

  记者李云蝶

(编辑:孙丹阳)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