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毛寿龙:口罩的专业秩序与生活秩序

2020-02-03 14:34:32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3日电 题:《毛寿龙:口罩的专业秩序与生活秩序》

  作者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一罩难求,大家都缺口罩。我也没几个口罩,偶然出去用一下也很快会用完。我妈把口罩给了我,现在她自己也没有口罩了。表弟来微信说,没有口罩,卖茶叶店里没人不戴口罩,来人买茶叶赶紧戴上。一个学生当警察一个口罩也用了一个星期,也是见人戴上,没人就摘掉了,节约使用。

  武汉的协和医院,更是一直缺口罩,还有防护服。不过,在武汉的红十字会,却一直有很多口罩。我相信,还有很多人手里有口罩。有些人过年前工厂发不出工资,发了一堆口罩顶工资。一个人有15000个,他把口罩都捐了。但还有一些人手里没有捐,显然还有不少口罩。

  这里不讨论元芳怎么看,也不再讨论这些闲置的口罩如何配置给需要的人,我认为这是市场秩序的事。这里主要关注专业秩序与生活秩序。

  专业秩序:从病人戴口罩到全员戴口罩

  随着疫情的发展,防疫知识得到迅速传播。洗手和戴口罩,成为普遍习惯。除了极个别爱空气甚于爱生命之外,人人皆口罩。即使大街上独自搞卫生的清洁人员,独自在岗亭的停车场看守人员,也带着口罩,严格防护。

  当然,国际上WHO和CDC如美国疾控中心,并不推荐用口罩防疫,因为没有证据表明普通人用口罩就可以防御病毒传染。美国疾病疾控中心建议,医护人员在治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需戴好N95口罩。但是,除非你是治疗冠状病毒患者的医护人员,否则是没有必要使用N95口罩。

  对于普通人员是否要戴口罩,美国疾控中心专家认为:“当你没有生病时,戴口罩并不能帮助预防这种疾病。除非你处在一个不同寻常的情况下,比如你身边有被感染的人,否则我不建议你这么做。”

  实际上,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是密集接触。近距离与感染者的飞沫接触和肢体直接或者间接物理接触。与口罩相比,最有用的是洗手,因为洗手可以阻断接触性传播。握手,按电梯按钮,门把手开门等身体接触,都可能传播病毒,而这时用手指头抠鼻子,就会进入黏膜,从而被感染。

  疾控中心专家认为,聚集人多的地方,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尤其是会议室,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病毒感染。尤其是有症状的人,戴口罩非常重要,可以防止有病毒的飞沫随着呼吸和咳嗽到处传播。在疫区,人群相对密集的时候,洗手重要,口罩也可以预防可能的感染者的近距离飞沫传播。

  这是口罩的专业秩序,口罩对防止已感染病人打喷嚏和咳嗽传播有用。对于医生密切切除病人传播渠道防感染有用。

  对普通人来说,只要保持距离,少开会,少在办公区域和公共场所,尤其是密闭公共空间如地铁、公交车、飞机等环境下密切接触,不在其他密集空间亲密接触,就可以。而且,戴手套和洗手,更有效,更需要引起重视。

  如果这样的话,医务人员的确需要口罩,而且要好的口罩,高标准的口罩,憋气点无所谓。病人需要口罩,防止病毒传播。普通人,未必要时时戴口罩。尤其是一个人独处,或者在人数分布并不密集的开阔地,也不在密闭空间,不存在疑似感染病毒的人,都没有必要戴口罩。

  如果人人遵守专家的意见,口罩的用量并不是很大。美国流感很可怕,致死率不低,平时流感发生期,病人才会去买,买口罩也就买上一两个,不像现在一买买好多盒。即使有短缺,还不至于像现在那样短缺。现在不仅中国的口罩短缺,日本、美国,还有很多国家的口罩都短缺,很多人大包大包买,药店为了公平起见,每个人限买五个口罩。

  但口罩的生活秩序并不买专业秩序的账。在生活秩序里,一些人戴着N95,或者KN95的专业口罩。而一线的医务人员却戴着普通外科口罩,冒着风险救治病人,一些医生因此感染病倒。很多人在不必要的时候也带着口罩,还有一些人一罩难求,象征性戴个口罩,一个口罩走遍天下,戴不如不戴。

  有知识的人会说,这是知易行难。在秩序经济学家看来,这些问题的秩序原因是专业秩序自身没有演化成生活秩序,而生活秩序有其自身的独特逻辑。

  生活秩序的效率:浪费与不足并存,差序结构配置

  因为生活秩序往往是在直觉产生的自发行动基础上产生的。从直觉经验上,口罩是有型的防护,而洗手和戴防护手套,看上去并不是直接的防护,因为毕竟病从口入。而且,无论如何,戴口罩,比洗手更有仪式感,更有安全感。

  于是,生活秩序中的人们纷纷抢购口罩,在家戴口罩,出门戴口罩,走到哪里都戴口罩,不戴口罩不让上公交,不让进商场,不戴口罩进小区门,还相互举报。

  这导致口罩越来越短缺,其背后是浪费也越来越严重。戴口罩的仪式感也越来越强,有人一个口罩用了一个星期。有人一个人呆着也戴口罩。这完全是为了特定的防疫仪式,实际效果却不在考虑之列。这时,防御的更多的是恐惧,而不是真正的病毒。

  其结果是,现在国内到处缺口罩,而口罩的使用却存在很大的浪费。

  我的同学在日本滑雪回来,在朋友圈说在日本好不容易才买了点口罩回来,一下飞机瞬间抢完。我留了一句,现在大家都缺口罩。她私信给我,如果你需要口罩,我匀一点给你。我当然需要。于是,她就给我快递了一些口罩。有好同学的生活秩序,真好。看来生活秩序,非常重要。这都是核心原始秩序,或者乡土秩序,需要珍惜。

  生活秩序的进一步探讨

  现在进一步从理论角度思考一下孙立平教授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非典对中国人影响很大,对美国人影响不大,而这次新冠疫情,也是如此呢?

  孙教授说他思考了半天,觉得是中国人喜欢密集居住和生活,美国人喜欢散居,喜欢独自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从理论上来说还是费孝通老人家所说的中国人的生活秩序,或者原始秩序是乡土秩序有关系。这种乡土秩序,是一种差序结构,依靠血缘、地缘和业缘等缘分,长期生活在一起形成的。这种秩序,是一个人员密集居住的集体主义的生活秩序。

  这反映在流行病学规律上,就是日常生活密集接触密度高,家族和社区传播上,会比较明显。幸亏是春节,大家放假了,否则中国的单位喜欢家庭式生活模式,爱单位如家,也是密集接触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如大家都有食堂,经常聚集开会。发个东西都要集中。发个口罩也是专人发,挨个儿去领,一支笔一直使下去签字,一个门把手挨个儿去抓着开门。一人感染,集体中招的概率非常大。

  在清朝的时候,中国的市场秩序没有发育,各地都是乡土秩序。清末年间在东北发生的鼠疫,依靠原始的隔离很快控制了疫情。内蒙古草原上也是原始的乡土秩序,去年鼠疫也很容易控制。民国时期芝加哥社会学派代表人物帕克教授给燕京大学教授写过《论中国》一文,说城市是西方社会的实验室,而乡村则是东方社会的实验室。现在不同了,城市也是东方社会的实验室了:

  武汉和湖北省各个地级市,都不再是典型的乡土秩序,而是高度流动的开放秩序,或者帕克所说的城市社会。现在武汉有1400万人,春节500万人出来了,还有900万人在本地生活。这900万人,在疫情公开暴露之前还曾经大规模聚餐过春节。

  孙立平教授发现,900万人感染率增长很快,外出的武汉人被严防死守隔离,反而发病率不高。孙教授认为,这可能是武汉的公共设施传播途径没有切断,疑似病人、轻症病人,没有得到很好的隔离有很大关系。

  其实城市和城市,也是有差异的。武汉封城以后,医院没有形成很好的分诊秩序,医生没有分流一部分精力放在分诊,而是都压在一线收治,其结果是病人到处流动找医院,医院不堪重负,医生一天工作16-20小时,疲于奔命。有医院的发热门诊因医生感染不得不关闭消毒。让本来稀缺的医疗资源更加雪上加霜。

  在这个意义上,口罩的秩序,显然不仅仅是专业秩序,往往和生活秩序有很大的关系。相信经过这次疫情的考验,中国社会的秩序会有所变化,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些距离,毕竟中国已经不是乡土社会,而是高度扩展的城市社会,高度自由而开放的扩展秩序,已经取代了大部分的乡土秩序。(中新经纬APP)

  毛寿龙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邓健)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