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卫健委鼓励信息化抗“新冠”:云端疫情阻击战

2020-02-06 07:38:16 21世纪经济报道

  卫健委鼓励信息化抗“新冠”:云端疫情阻击战

  唐唯珂

  线上问诊,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抗“新冠”成为疫情“围剿”中的排头兵,而远程医疗发挥更多效用仍有更多技术空间可探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各省份远程医疗平台作用,鼓励包括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在内的各大医院提供远程会诊、防治指导等服务,借助信息技术下沉专家资源,提高基层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处置疫情能力,缓解定点医院诊疗压力,减少人员跨区域传播风险。

  广州某三甲医院线上发热门诊问诊医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春节几天接诊量很大,早上7点半-晚上24点,基本上都在在线问诊工作。在各地医务资源紧缺,医院交叉风险大的情况下,远程会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紧张。尤其对于基层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否成立进行诊断非常关键,因为很多县级医院无法判断,专家远程问诊进行判断的话更加精准。”

  云问诊缓解医疗压力

  恐慌性的就诊、医疗资源的“挤提”,成为疫情防控中不得不面对的困境。而空间性、时效性成为远程医疗最大优势。

  在疫情防控中,远程医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专家与患者快速实现面对面沟通诊治,满足了广大群众便捷、经济、高效的看病就医的服务需求。

  企业层面支付宝(阿里健康)、京东、腾讯微信、微医、丁香园、新浪微博、1药网、好大夫等均上线了在线问诊平台。除此之外,各地定点医院也主动开设了线上问诊服务。部分医院的公众号开设了线上问诊平台,还有部分医疗平台也专设了“线上问诊”分区。

  远程会诊同时包括诊断、治疗,还包括对病情的一个判断和预后处理。会诊不一定是指导,更多的是探讨,医务人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更好的商量和协作,让治疗更及时,同时对病后的预判有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评价。

  而疫情爆发期焦虑情绪蔓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谭来勋表示,最近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问诊量激增,其中60%-70%的患者都是焦虑紧张所致,剩下的患者也大多症状相似,只有很少一部分需要进一步做肺部CT等检查,这种患者基数可以看出大多数人的焦虑。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何建军表示,目前医疗资源紧缺,不少市民又不方便出门。如果是解决一般疾病的健康需求,或咨询相关信息,建议优先使用在线问诊,一方面解决市民因为其他疾病去医院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也缓解当地医院压力。

  《通知》同时指出,抗新冠需要强化与工信、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的信息联动,形成公路、铁路、民航、通讯、医疗等疫情相关方多源数据监测、交换、汇聚、反馈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疫情发展进行实时跟踪、重点筛查、有效预测,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而线上问诊仅是远程医疗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除了传统的线上问诊之外,依托大数据、互联网可以把每个人的流动情况都掌握得很清楚,充分发挥现代化高科技的作用,就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和控制传染源。

  技术仍是关键

  但回到远程医疗发展行业本身,经过多年发展仍停留在线上问诊的阶段。

  根据卫健委在官方文件中给出的定义,远程医疗服务是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

  远程医疗在技术上,以远程影像、图文、视频等诊断系统为主,在内容上,以远程诊断、远程手术指导、远程监护等为主。如果从“互联网+”的概念算起,它并不是新鲜事物,近年,市场出现一批研发、销售远程医疗产品的商业公司,但是整体的发展并没有如预想般的顺利,错综复杂的医疗体制和技术本身不足都是限制因素。

  此前就有远程医疗企业表示,目前远程医疗技术以体制外的商业公司为主,需要深入到体制内医院进行连接,时间和协调成本较高。

  相比技术和产品,远程医疗要想发挥作用,更需要一个有组织的、专业性较强的、业内公认的体系。目前疫情特殊时期,卫生主管部门应组织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企业,共同打通体系,实现服务。

  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技术与精准度仍是横亘在远程医疗发展上最大的难题。远程医疗如果推广之后,对于全科医生和慢性病医生工作的起到代替作用。而由于缺乏远程医疗误诊率的统计,鉴别诊断准确性还是远程医疗的痛点,也成为限制其推广的一个因素。具体到各个科室层面,病理科、儿科医生的缺口最大,也成为远程医疗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

  目前对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管控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于现阶段医疗技术的限制,随着科技内核的进步,互联网医疗未来将会有更多发展空间。

  而对于此次疫情之后远程医疗的发展趋势,庄一强表示,回顾2003年以前网购并不是很盛行,但SARS之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知的发展网购的接受度逐渐提高。此次疫情之后,对未来“去时空”医疗来说也必然迎来发展机遇,医生碎片时间将得到有效利用。

  “远程医疗现在整体面临的困境就是找不到盈利模式,本身的发展特性决定了其长周期的盈利特性,3-5年的盈利周期成为必然。对于远程医疗的长远发展来说,第一步是做好现在疫情发展中的问诊科普工作,但长远来看仍然有技术困境需要突破。”广州某远程医疗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而依托远程医疗解决基层医疗的发展难题才是关键。基层公立医院一方面有发展需求,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内外夹击”,医保、设备、人员等资源有限。业内认为未来基层医疗除了国家投入,更需要能切实深耕此领域,承担得起重资产、长周期模式的企业出现。

(编辑:邓健)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