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疫情短期因素刺激下,健康险市场或迎倍数级增长

2020-02-18 14:45:15 第一财经

  疫情短期因素刺激下,健康险市场或迎倍数级增长

  安卓

  灾难事件过后,会出现保险销量的猛增,为什么?

  “我们有个粗略的统计,公司的百万医疗险产品的线上销量较常规月份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近日,一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事实上,这一幕完全复制了17年前非典前后人们对于保险需求的变化,在当年非典过后,健康险曾达到单月同比3倍增长的速度。

  “在保险需求端上,疫情的出现使得人们会主动更加关注健康险、重疾险等保障型产品,是对全民保险意识的一次提升。”慧择保险经纪副总裁宋号盛说。

  险企加大健康险布局

  在行为金融学中,有一个常见的习惯性错误,叫做可得性偏差,指的是人们更容易被自己所看到或者听到的东西影响,而不是用统计学知识进行理性思考。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某种灾难事件发生后,会出现保险销量的猛增。比如突发地震过后,地震区的人们会去主动购买家财险。

  即便是一部电影,也会触发保险需求在短时间的激增,比如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在当时引起轰动,同时也引起了一波对于保险的关注,甚至,有不少保险公司借此焦虑营销,组织客户观影,以唤起保险需求。

  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保险代理人的活动同样也受到限制,甚至当年4至7月前后近4个月,代理人资格考试都按下了暂停键。

  而在保费收入增速上,根据银保监会历史数据显示,2003年3~4月,行业健康险增速从1~2月的超1倍增长突然降至3月份的36.73%,但在经历了3~4月的低谷之后,5月份突然飙到顶峰,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3.09倍,环比增长了1.51倍。

  这种倍数级别的增长一直持续到8月份,6、7、8月分别同比增长了2.65倍、1.58倍和1.31倍。

  可以看到,非典明显刺激了老百姓的焦虑情绪,人们对“风险”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进而对保险意识显著提升,并可能快速转换成保费,尤其是健康险保费。

  “受此次疫情影响,我们认为,客户的保险保障意识会再一次得到提升,对医疗险特别是百万医疗类产品需求明显。”新华保险一位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中国平安人士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情过后,健康保险类需求预计会出现大幅增长,保险需求进一步激发。民众保障意识强化,带动保险需求提升,进一步推动新险种、新产品的开发,为保险业带来更广阔的展业空间。

  健康险市场进入加速增长通道

  针对这种趋势,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在短期内,多家保险公司升级了既有产品的保障措施。

  比如,弘康人寿的三款重疾产品,如果由于新冠病毒导致身故的,除正常给付身故保险金外,还提供额外保障金,同时,针对疫情也取消了等待期限制和定点医院限制,简化理赔手续等。

  瑞泰人寿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额外设立专项关爱基金。昆仑健康的一款少儿产品不受等待期规则约束。

  另外,包括阳光人寿、京东安联、光大永明人寿、复星联合健康等也均增设了类似的条款。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平安表示,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人身险深度改革,包括进一步提升代理人队伍质量;完善产品体系,推出一系列保障范围更广的保障型产品;同时加快数据化经营改革。尤其是要发挥全流程线上经营优势,全力利用科技,赋能产品销售、代理人招募、培训及客户服务等全流程,推进线上化经营,促进寿险数字化转型,增强整体竞争力。

  不过,宋号盛提醒,在疫情中,居民的消费收入在短期内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人们对价格会更加敏感,而在保险产品结构上,健康险、寿险等保障型产品的关注度在短期内上升,用户保险意识和学习能力正在逐步提升,受困于接触风险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选择在线上了解和学习保险产品。

  而就当前来看,我国健康险仍处于占比低、渗透率低的初级阶段,在总量层面,当前健康险保费占人身险保费比重仅23%,远低于寿险的73%。健康险深度仅为0.71%,密度仅为504.7元/人,而美国为3970元/人,可见与成熟市场有较大差距。

  同时,健康险的发展,尤其是长期健康险的加速发展直接利好保险公司,驱动价值增长。

  招商证券分析师郑积沙说,长期健康险因期限较长,赚取利差的同时还能赚取死差,因此价值率显著高于传统寿险,比如平安长期保障型产品价值率为97.3%,远高于短交保障储蓄混合型的24.5%和长交保障储蓄混合型的63.7%。

  郑积沙认为,目前,监管正在推动重疾定义调整,预计2020年有望出台,届时代理人根据销售惯例促销现有主力产品,带来健康险的阶段性爆发;另外,《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首次将健康险单独列出制定3年6倍的发展目标,在政策大力推动下,健康险市场进入加速增长通道。

(编辑:吴晓薇)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