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先行者”降温 新三板企业赴港潮落

2019-02-21 07:21:18 21世纪经济报道

  “先行者”降温 新三板企业赴港潮落

  本报记者 谷枫 北京报道

  导读

  赴港上市的每一条路径都要面临诸多问题,新三板+H 股需要证监会发放通行证,而搭建红筹架构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

  企业上市地选择的热点轮动速度已经开始以年为计数单位,2016年至今的每一年企业IPO的选择重点都在持续变化。

  对于部分仍想冲击更高一级资本市场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来说,IPO 上市地热点的轮换对其资本市场规划有着直接的影响。

  2017年拟挂牌企业蜂拥A股 IPO,而到了2018年赴港上市迅速成为很多企业的奋斗目标。

  但经历了2018年一整年,真正完成赴港上市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寥寥,企业和市场也逐渐冷静下来。因此2019初,新三板企业赴港上市热度大降也是市场热点轮换企业用脚投票的必然结果。

  热情大降

  2018年12月底,热闹一整年的新三板企业赴港上市大潮终于有了实质性结果,君实生物(833330)和汇量科技(01860.HK)先后成功在港交所完成上市。

  彼时一些市场观点认为两家企业成功上市会鼓舞新三板市场有意愿赴港上市企业的士气。

  但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君实生物上市(2018年12月24日)截至2019年2月20日,这一期间仅有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阿拉科技(834171)公布了赴港上市的计划,几乎鲜有增量企业,一年的时间新三板企业赴港热情已经由热变冷。

  目前尚在赴港征途中的新三板企业大多都是2018年11月之前筹划决定的,其中采用新三板+H架构的企业成大生物(831550)、盛世大联(831566)以及摘牌后采用红筹架构的新东方网有较大可能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在港上市计划,但除此之外余下多家筹备赴港上市的企业均无下文。

  “相比新三板企业拟IPO来说,赴港上市更是雷声大雨点小,如今市场中将香港选作上市地的企业非常少了。”北京地区一家拟赴港企业的董秘20日指出。

  事实上,前述这些新三板企业赴港上市的先锋在赴港上市过程中也充分向市场呈现了赴港上市的难度。对于一些新三板企业来说,赴港上市更多是一厢情愿的选择。

  与此同时,赴港上市的每一条路径都要面临诸多问题,新三板+H 股需要证监会发放通行证,而搭建红筹架构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

  “冷静下来之后,很多企业也开始权衡赴港上市的可行性,前面这些企业遭遇的问题是其他有意赴港上市企业同样会遇到的,以我目前了解新三板赴港上市企业的整体质量,绝大多数企业会有过不去的问题,赴港上市并不比A股IPO门槛低。”一位中金公司投行部的人士20日分析表示。

  一位沪上地区券商新三板分析师19日也认为:“很多新三板企业是盲目的,在资本市场规划方面极其草率。看到香港市场火热就想着去香港市场,根本没有认识到潜在的风险以及成本,这一点一些企业已经在2017年A股IPO的规划中有了教训。”

  而前述汇量科技便是众多新三板企业近两年跨市场选择的缩影。2017年汇量科技赶潮A股IPO常态化,随后因为自身原因放弃A股后,想要摘牌新三板之后通过搭建红筹架构赴港上市,但股东大会上异议股东最终否决了公司的摘牌申请,这才有了之后汇量科技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的创新之举。

  但不是所有新三板企业都是汇量科技,在摇摆选择中企业不仅错过了融资机会还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财务成本。然而新三板企业在年末又有了新的跨市场选择,一场追逐科创板的热潮又将拉开帷幕。

  值得注意的是,当新三板企业赴港大潮逐渐冷却后,新三板企业在香港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计划却多了起来,尤其是在近两个月。

  “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势必是有意在香港或国际上拓展业务,相比在香港市场上市,这样的做法更为实际。”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指出。

  先行者样本

  新三板企业赴港上市趋冷,既有热点转换、企业逐渐理性的因素,而目前已经在香港上市数月的两家新三板公司,其股价和融资表现也为新三板企业赴港热降了降温。

  汇量科技和君实生物分别代表了两种赴港上市的路径,但整体来看两家企业赴港后的交易情况出现了类似的走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统计的数据对比了君实生物在香港上市首日至今君实生物和其香港上市的主体君实生物B的交易情况。

  从数据上来看,君实生物B在这一期间的成交额高达9.3亿元,远超君实生物5262万的成交额,日均成交额方面君实生物B为2516万元每日,君实生物则为146万。

  但从数据层面来看,君实生物赴港上市实现了交易层面的大跨越,但是将数据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君实生物在近期的成交活跃度有明显下滑的趋势。而汇量科技也有类似的情况。

  “这两家公司在港首日交易额都创下了较高的水平,君实生物B首日成交额为4.31亿占据了上市至今成交额的近一半。但随后日均交易额逐渐走低,就我们观察来看,汇量科技很多个交易日换手率和日均成交额和新三板市场并无太大差异,随着交易日增多,两个市场二级市场的差异进一步缩小。”新三板资深投资者曹淼在跟踪多日后同记者交流时讲道。

  对于两家公司上市后股价走势的启示,前述中金公司人士指出:“香港一些中小盘公司的处境很大程度上和新三板的企业类似,即成交不活跃、换手率低,如果是以流动性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去香港上市难以解决问题,企业需要明白自身的定位和需求。就目前来看IPO首次募资还是能够募集到不少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还指出,港交所和香港监管当局或有意调整监管侧重,香港交易所上市审批会今年着重审批“新经济”及“集资额较大”的IPO。报道称,不符合这两大要素、有成为壳公司嫌疑的IPO会在审批时更为审慎。

  “港交所年初至今一直都在表态要在去年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改革,如果真有审核的侧重的话,那么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尤其是并没有特色或者资质一般的中小企业赴港上市的难度将会加大,而新三板市场中这类企业的数量不在少数。”前述北京地区投行人士认为。

(编辑:冯方)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