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

罗素投资在华完成私募登记,外资私募已达24家

2020-02-21 19:55:43 券商中国

  又一外资巨头"赶来"!罗素投资在华完成私募登记,入华13年将有何新布局?外资私募已达24家

  又一家外资巨头在华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

  美国知名资产管理公司罗素投资在华设立的罗素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已于2月14日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记备案。至此,完成登记的外资私募总数已经达到24家。

  近期,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脚步持续加速,不仅有外资私募扎堆发行新产品,外资巨头们进军证券、保险行业的势头也颇为强劲。

  2月14日完成登记,目前尚未发行产品

  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罗素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31日,在2020年2月14日完成协会登记。公司的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全额实缴。

  罗素投资(上海)为外商独资企业(WFOE),属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目前没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产品。

  罗素投资(上海)的法定代表人为谭颖,基金业协会公布的个人履历显示,谭颖在1997年至2001年间担任东京三菱银行上海分行资金部外汇交易员,之后在新华财经担任债券市场分析师。在经历了2年的工作履历断档之后,谭颖加入波士顿儿童医疗中心资金部担任高级投资分析员,2008年至2016年间在美世投资(香港)有限公司研究部担任研究主管,并在之后的两年半时间内转任美世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财富及投资业务部负责人。

  2019年1月至今,谭颖担任罗素投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

  老牌外资巨头罗素投资:资管规模3070亿美元

  罗素投资(Russell Investments)的总部位于美国,是一家老牌的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

  据罗素投资官网介绍,罗素投资成立至今已有83年的历史,在全球范围拥有22家办公室,所服务的客户遍布全球32个国家。截至2019年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总额达到3070亿美元,资产咨询规模达2.4万亿美元,执行服务交易规模达到2.6万亿美元。

  罗素投资进入中国已经有不少年头。

  该公司官网显示,罗素投资在2007年就启动了中国投资组合管理团队对中国A股投资经历的管理人研究。2011年,平安罗素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并发行了中国首只绝对收益型股票MOM产品,平安罗素在2015年分拆,原关键成员组建了罗素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为罗素中国股票基金提供投资顾问业务。

  2017年,公司成功将工商登记变更为罗素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并与华夏基金合作发行首个公募FOF基金产品,募资47亿人民币,同时,公司还申请并获得了RQFII额度。2019年起,公司开始筹备申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如今终于完成。

  罗素投资在MOM产品领域积累深厚,巧合的是,监管层也在不久之前启动了对MOM领域的改革之举。

  2019年12月6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试行)》,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监会表示,起草新规是为了引入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规范管理人中管理人产品运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下一步,证监会将按照《指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MOM产品监管,促进MOM产品健康发展,及时总结完善,持续优化创新产品制度供给。

  在中国国内资本市场上,MOM的发展尚未成熟,而MOM新规的落地,或体现了监管层对于发展这一领域的决心和关注,这对于擅长MOM产品策略的罗素投资来说,显然是个相当振奋人心的消息。

  外资私募动作不断

  2017年1月,富达利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成为首家在华登记为私募管理人的外资私募机构。

  此后,瑞银、惠理、景顺、路博迈、贝莱德、桥水等22知名外资机构相继完成了外资私募管理人的登记,而本次罗素加入外资私募大军之后,外资私募的总数也增加到了24家。

  近期,外资私募的新动作不断。

  先是1月13日,全球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旗下的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获得私募投资顾问资质。 再有不久前的2月18日, 瑞银资产管理宣布,其在中国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推出了瑞银中国股票精选私募基金2号、3号、7号基金。该基金系列由中信证券及华夏财富代销,现已完成了首轮募集。

  瑞银密集发行新产品的动作,可以折射出外资机构对于中国股市长期前景的看好。

  瑞银资产管理中国股票主管施斌表示,中国股票市场蕴藏着很多机会,很多优秀的公司的估值非常具有吸引力。一些新经济行业,例如消费、医疗保健、信息科技等,受惠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尤其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拥有全球竞争力,将带来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也在整体加速。

  2019年12月20日,日本知名券商野村旗下的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开业,成为国内首家开业的新设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 2020年1月16日,同样是在上海,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举行了开业典礼,正式成为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 2020年2月17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网站更新的资料披露,橡树资本(Oaktree Capital)旗下的全资子公司Oaktree(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这意味着首家外资资产管理公司(AMC)落地中国。 橡树资本总部位于美国,同样是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外资资产管理机构,其全球管理资产总值超过1200亿美元。 监管层近期发声: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不会受到疫情影响

  外资机构的持续入场,背后是监管层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新型肺炎疫情期间,监管层对于对外开放的推进也并未停止。

  2月1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就《意见》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就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行了重点解读。

  陈雨露表示,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金融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在全力保障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基本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上,2月1日,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强化金融支持防控疫情的五个方面、30条工作举措,重点是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增强金融市场信心,加大对疫情防控重要医用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的信贷投放,全力支持各地尽快复工复产。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政策导向,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不会受到疫情影响。金融业是竞争性行业,扩大开放有助于引入竞争,促进繁荣和创新。从实际工作推进看,疫情并未影响既定的金融开放措施落地节奏,相关外资机构准入及法律修订工作依然在有序进行。

  陈雨露在采访中还提到,近两年来,金融部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在银行、证券、保险及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开放措施。目前,绝大多数开放措施已经落地,少数几条措施正在修改对应的法律法规,不少外资机构已经获准实现对相关金融机构的控股,或进入中国市场实际开展业务。例如,野村证券、摩根大通等已获批设立控股合资证券公司;安联(中国)保险获准筹建,成为首家外资控股保险公司;标普公司已进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美国运通和万事达卡的合资公司已获准筹建银行卡清算机构;美国贝宝已进入中国非银行支付市场;德意志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获得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商资质。

  他表示,金融市场的开放举措受到国际上的普遍欢迎。目前,A股已经纳入明晟(MSCI)指数和富时罗素新兴市场指数,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2019年,外资流入显著增加,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和上市股票1280亿美元。中国金融市场正在持续释放强大的吸引力。

(编辑:熊家丽)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