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汽车>>正文

崔东树:激发首购需求是促进汽车消费的关键

2020-03-19 17:51:53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19日电 题:《崔东树:激发首购需求是促进汽车消费的关键》

  作者 崔东树(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受疫情影响,消费稳增长受到阻碍。今年经济增长和消费稳定的目标非常明确,通过促进汽车消费有望缓解消费市场的下行压力。

  目前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基本都是在促进换购需求,而没有推动新购需求,原因在于换购需求既能拉动销售额增长,同时还能拉动二手车数量增长,但是对总量的拉动不大,同时对改善普通百姓的消费应该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就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议限购城市加大投放指标

  从2019年汽车保有量的具体数据来看,北京的保有量仍然连续5年在500万辆的水平徘徊。成都的汽车保有量增长相对较快。2015年成都汽车保有量较北京少170万台,到2019年底,成都市场仅比北京少70万台。同时重庆、苏州也已超越上海水平。郑州的市场保有量增长相对较快,目前比深圳高出较多。西安、武汉、东莞也超越天津水平。

  汽车限购城市中,广州与杭州的车辆保有水平表现相对较弱。广州的增长逐步改善。杭州的增量一直比较低迷,2017年至2019年年均增长12万台,与前期的10万台增量也相对一致。杭州市域面积为上海三倍,但汽车保有量仅为上海的70%。

  目前几大汽车限购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高,城市空间相对较大。但各个城市的汽车保有水平跟城市面积并不相称,虽然保有水平与城市面积并非一定具有正相关关系,但限购城市的非主城区之外,有巨大的城市交通需求跟私车普及空间。

  随着房价的高涨,很多限购城市的居民都选择住在主城区之外,轨道公共交通与居住地之间还有较大的空间距离,私车普及需求很强,应该适度放开限购数量,满足消费者购车需求。

  二、建议车购税暂时减半征收

  在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低迷情况下,中央出台政策拉动中国车市,振兴经济。中国车市振兴政策中核心政策就是购置税减半政策,2015年中国经济受股市下跌压力时,国家同样出台了购置税减半的政策,迅速扭转了局面,对拉动消费起到良好作用,同时对国家税收也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发展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大到强发展的关键。自主品牌过去10年来经历了两个高潮,其中2009至2010年和2015至2017年体现的较为明显。

  刺激消费政策的核心在于促进无车族的购车,毕竟中国普通城市家庭有三分之二还没有私车,农村无车家庭更多。在政策刺激普通老百姓进入首购群体的同时,也会拉动自主品牌的增长,起到了政策的良好协同拉动效应。

  在车市的刺激政策之下,自主品牌一般都能够抓住机遇,快速响应政策号召,实现市场销量的更好突破,这是因为自主品牌面对的是首购群体及消费弹性相对较大的群体,政策出台的效果自然会拉动自主品牌增长,并非照顾自主品牌。

  从历次购置税减半政策看,虽然购置税税率减少,但将获得更多的综合税收,对国家财政和经济的拉动效果也是很好的。

  1、2009年购置税减半,税收仍持续增长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情况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政策,起到了拉动内需和振兴汽车产业的作用。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拉动了私车消费的又一轮新浪潮,取得预期的良好的增长效果。2009年全国乘用车市场突破了800万辆。

  根据购置税优惠政策,2009年减按5%征收、2010年减按7.5%征收,2010年的购置税优惠幅度较2009年减少2.5%。2009年,车辆购置税收入1163.17亿元,同比增长17.5%,比上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车辆购置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约为2%。分月来看,上半年减幅逐渐收窄,下半年转为增收。

  2009年上半年车辆购置税收入减收的主要原因:一是受1.6升及以下排量汽车减半征收车购税政策的影响;二是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上半年摩托车销量下降13.7%。下半年车辆购置税由降转升,且增幅逐渐增大,主要是因为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

  2010年车辆购置税高速增长,实现税收收入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了36.4个百分点。车辆购置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4%。

  车辆购置税收入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汽车销量实现高速增长。2010年全国乘用车销售1133万辆,同比增长35%。二是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调整,从2010年1月1日起将排气量1.6升以下机动车的车辆购置税税率由5%提高到7.5%,使得车辆购置税高速增长。

  2、2015年购置税减半

  2015年,中央出台多项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政策措施,促进调结构扩内需。其中购置税减半政策发挥了有效作用。此举拉动2015年的车市销量提升10个百分点。2016年,全年的汽车销售增量达到17个百分点,增340万台车。2018年购置税补贴政策退出,初始销量下降了4个百分点,减少近100万台车。

  总体看,2015年购置税减半政策对城市汽车消费拉动效果极其突出,2015年拉动180万台销量,2016年拉动340万台销量,按照汽车12万元的平均售价和3%的消费税税率以及17%的增值税来考虑,则一台车税收增加了2.4万元,由此推算2015年消费税与增值税合计增加430亿元,相对于购置税同比下降98亿元,2015年增值税与消费税的税收增量能够完全抵充购置税损失。

  2016年车购税下降120亿元,考虑到销量增加340万台,则税收增加800亿元,高于车购税的优惠额度近7倍。

  3、2020年购置税减半政策

  购置税减半政策主要是对小排量车型的促进比较大,对1.6升以上车型抑制相对较小,所以购税减半政策实施,负增长的情况会得到一定的改善。总体增速可能达到5%的速度,相对原来负7%的增长速度提升了12个百分点。

  在目前节能减排总政策指导下,乘用车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在1-1.5升的产品上,而且这类产品符合节能减排的趋势,发展的潜力相对明显。

  如果2020年实施购置税减半政策,则税收可能下降8个百分点,相对于车市的5%的增速差距13个百分点,减少购置税收入300亿元。笔者预计,购税减半政策可能会拉动销量增长259万台,拉动消费税和增值税总体达到600亿元,国家税收可能因此增加300亿元收入。

  因此总体来看,实施购置税减半政策可能使税收在购置税环节有所减少,但是在消费税与增值税方面都有所提升,如果开展税收优惠,对国家总税收是一个利好的情况。

  三、建议新能源补贴不退坡

  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速度较快,2019年3月26日过渡期补贴降40%,从2019年6月26日起,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标准降低约50%,地方补贴退出。2019年补退坡幅度整体达到70%,A00级车遭遇补贴退出后水土不服。今年1月,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工信部部长苗圩也曾表态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再退坡。

  受疫情影响,公交出行和网约车出行相对减少。但居民对出行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对私车出行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网约车的生存压力加大。而网约车是新能源车目前主要消化渠道,网约车需求上半年受阻,导致新能源车的上半年表现很差,延续补贴的必要性会更为凸显。

  四、建议新能源补贴促增量、电动车下乡

  2019年新能源车补贴调整,核心是250公里下巡航里程的纯电动车补贴大幅锐减,这也导致2019年整个A00级电动车占比从一半以上迅速下降到1/4以下,2019年新能源车整体市场出现了负增长,而新能源乘用车仅是微增。2019年新能源汽车出现低迷特征,原因就是微型电动车的增长动力衰竭。

  目前汽车市场低迷的重要原因,也是因为汽车在与其它交通工具的竞争中,燃油汽车处于高成本被动局面。相对于地铁高铁,还有其它的交通工具,汽车成本高,使用便利性差。现在外卖、快递服务人员使用的多是电动自行车而不是电动汽车,而农村市场也是处于电动低速车挤压电动车份额的状态,原因是相对而言电动车竞争力不足。

  因此目前鼓励电动车向下延伸,对改善农村市场的出行条件,推动车体电动化转型,都有一定促进作用。由于电动车本身就享有补贴,而250公里下续航里程的补贴降得较快,所以目前恢复一些补贴对城市发展也是极其有利的。此外,农村地区不一定需要250公里续航里程的车型,可能200公里或150公里就足够了,应该给予更多的多样化选择。因此鼓励电动车下乡,给予低续航车型一定的补贴,有利于新能源车的发展和促进农村环境改善,同时利于改善电动车与低速电动车等其他车型的竞争关系。

  五、建议购车抵个税,以长效措施推动换购稳定增长

  个税减免的政策是有利于居民消费的利好政策,家庭购车应该与购房享受同样的免个税政策。比如每个家庭三年内有一次购车免税机会,购车可免除5000元个税,从缴纳车辆购置税后分5个月抵冲5000元个税,这样既能促进消费,也平衡私人车辆挂靠公司抵税的不公平税收问题,利于促进税收公平。(中新经纬APP)

 崔东树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