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2019机遇之城京沪港穗深排前五 引领三大城市群发展

2019-03-21 05:20: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机遇之城京沪港穗深排前五 引领三大城市群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慧 实习生 赵炜

  2019年机遇之城在哪里?

  3月20日上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19》报告称,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深圳构成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共同推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协同发展。

  报告认为,在宜商环境方面,香港、厦门和宁波排名前三,小而美的城市如何做好营商环境,或有一定参考意义。其中,香港劳动力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法制体系健全,人均劳动纠纷案件最少。

  机遇之城各有领先优势

  综合排名中,排在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厦门、南京。

  报告主要从智力资本和创新、技术成熟度、区域重要城市、经济影响力、宜商环境等10个维度对38座中国行政与经济中心城市进行考察。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的特大城市,在国际城市群中具有代表中国的形象,香港的规模体量虽然远远小于北京和上海,但由于其国际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位列第三毫无悬念,广州、深圳在总积分上几乎不分伯仲,排在第四第五位。

  普华永道中国战略咨询部合伙人金军表示,京沪港穗深虽然规模、地位及发展历史各有不同,但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都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作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它们将引领三大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未来,高水平开放和城市群协同将共同推动中国城市高质量的发展。

  报告认为,大湾区的智力资本雄厚。广州市高等教育基础良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仅次于武汉。香港就业人口文化程度较高,境内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在世界排名前列的高校。澳门的教学体系与国际接轨,境内有澳门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深圳、珠海近几年的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在中小学教师变动率排名上这两座城市分别为第二和第四。

  普华永道中国广州主管合伙人何国辉认为,粤港澳具有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条件,大湾区的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才和资本的交流,提升城市治理以及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未来在香港、广州、深圳三大核心城市的带动下,发展潜力无限。

  报告认为,目前京津冀小城市的成本水平相对较低,保定、石家庄的成本水平在38个城市中排名靠前,良好的政策引导将为产业转移和城市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近几年来,城市化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都市圈的形成,其中领先的就是京津冀、长三角及大湾区三大都市圈。大都市圈的发展从城市角度来看是聚集效应,在城市中通过此效应能使资源更加集中,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配置,从而提高生产率。

  报告认为,机遇之城的第二梯队分别是杭州、 成都、武汉、厦门和南京,其中厦门在2019年的指标表现突出。

  金军介绍,近六年每个城市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不同城市在一定维度上都有领先的部分,优点有不同的体现。比如,珠海在交通和城市规划维度位列第一,海口在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环境维度排在第一位,突显了国际旅游岛的身份地位。中部地区的长沙和武汉在智力资本和创新维度方面都进入了前五,这也是说明中部城市的进步和未来科技发展的新机会。

  香港、厦门和宁波最宜商

  宜商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也是今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宜商环境方面,香港、厦门和宁波排名前三。

  报告负责人解释,“宜商环境”从多个方面对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观察,包括创业便利性、人均劳动纠纷数、物流效率、资本市场参与度、财政收支平衡度和外贸依存度六个变量。

  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和自由贸易港,香港的市场主体活跃、法制体系健全,其营商环境优势得到了世界公认。在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香港连续多年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前五名,远高于内地的北京、上海两座城市。

  “宜商环境方面,厦门是小而美的城市的典型。”金军说,厦门、宁波在这一维度分列第二、三位,仅次于香港,主要源于在创业便利性、物流效率和外贸依存度几个变量中较高的排名。

  在创业便利性方面,深圳、杭州的表现非常突出。深圳紧随港澳、超过上海,位列第三名。澳门、香港的劳动力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法制体系健全,人均劳动纠纷案件最少,分别排在第一、二位。

  报告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城市逐渐建立了适应市场化发展需要的劳动雇佣机制,经济活跃度最高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劳动纠纷案件较多。其他欠发达城市工作机会有限、法制环境不完善,可能导致劳动纠纷数量反而比一线城市更低。报告认为,内地城市在建立健全完备的劳动力市场法律环境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秦前红表示,法律有一个稳健的运作机制,针对民营企业的冤假错案改判具有示范意义,但希望不要是运动式的推进,要给民企一个稳定的和可持续性的政策法律预期。

(编辑:张猛)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