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董希淼:服务小微企业重在激发金融机构动力和能力

2019-03-22 17:50:54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22日电 题:《董希淼:服务小微企业重在激发金融机构动力和能力》

  作者 董希淼(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要缓解这个难题,首先要剖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中国,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原因多方面的:一是与小微企业自身不足和问题有关。小微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少、抵押物不足,这些因素导致其信用风险相对较高。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单位成本也更高。二是与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收紧有关。近年来宏观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在严监管和防风险的过程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三是与现行的财税金融政策不完善有关。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需要形成财税、金融、产业的政策合力,特别是财政政策应进一步发力。四是与金融机构业务模式不健全有关。满足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机构体系和产品服务体系有待构建。风险管理上,金融机构也尚未建立针对小微企业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微贷款经营风险偏大。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通知》),实事求是,正视问题,以“两增”为重要目标,在信贷投放、成本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深化专业机制建设、优化信贷服务技术、研究完善监管政策、健全信用信息体系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要巩固和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动力和能力,重点要在三个方面进一步取得实效:

  第一,提高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小微金融服务主要的挑战在于商业可持续性,即以可负担的成本向小微企业提供适合的金融服务。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小微金融高成本、高风险、低效益等现象都比较突出。从统计数据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比大型企业高约2个百分点,这就是小微金融业务高风险的具体体现。《通知》提出,在目前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此外,对部分风险水平偏高但正在积极化解处置的法人机构,不良率容忍度还可在上述的基础上适当放宽。这是监管部门首次明确提出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的具体指标,给银行保险机构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下一步,应尽快将相关政策落实到监管评级等方面。

  第二,完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从组织体系看,银行保险机构的基层组织和一线员工是小微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才能打消基层机构和员工服务小微企业的顾虑和压力,变“拒贷”“惧贷”为“愿贷”“敢贷”。《通知》提出,将落实授信尽职免责与不良容忍制度有机结合,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未超过容忍度标准的分支机构,在无违法违规行为的前提下,对相关业务责任人可免于追责。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明确信贷业务职责边界并优化操作流程,每一笔业务、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和经办人员均有清晰的职责和要求。即便出现逾期,只要相关人员没有道德问题,并努力减少损失,可以免责或部分免责。监管部门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追责和处罚,更要慎之又慎。

  第三,充分发挥金融科技手段的作用。在小微金融领域,相关部门可以适当给予更多的创新空间。《通知》提出,支持银行在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与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合,探索全流程线上贷款模式。这非常重要。金融机构传统的服务模式与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存在着不相符的地方,允许更多的金融创新将会进一步激发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参与小微金融服务的热情,从而提升小微金融的供给水平。特别是近年来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为小微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下一步,应积极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将金融科技新模式、新成果用于服务小微企业。比如,总结推广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百信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全流程线上贷款方面的经验,适度调整监管政策,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探索数字小微金融。

  总之,要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效,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借助科技手段,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动力,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和形成长效机制。(中新经纬APP)

董希淼

  本栏目嘉宾观点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徐世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