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房产>>正文

李宇嘉:房价收入比应该这样算

2019-03-27 15:35:14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27日电 题:《李宇嘉:房价收入比应该这样算》

  作者 李宇嘉(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山大学银行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直以来,房价收入比都是备受关注的一项数据。

  数据显示,2018年,受监测的中国50个城市,房价收入比均值为13.9,相比2017年的14.1下降1.4%。这也是2014年房价收入比触底之后,连续3年快速攀升后的首次回落。意味着,2017年,50城的居民在没有其他消费情况下,平均要用14.1年的收入,才能买起一套房,2018年降到了13.9年。

  深圳以34.2的房价收入比,又一次当选最难买房城市。笔者翻阅2016年的数据,当时就有报道称,《深圳房价收入比高达25.8,已出现短期泡沫》,但时隔2年后,这一数字上升了50%。

  大范围平均的房价收入比意义不大

  房价收入比有两个计算方法,一是套均总价/家庭可支配收入,二是(人均居住面积*均价)/家庭可支配收入。但不管如何,当房子分三六九等,收入也分三六九等时,收入和房价都被平均了,这个房价收入比,就像“收入被平均”一样,对个体多半没有太大意义。

  近年来,资产价格涨幅远高于收入涨幅。言下之意,房产拥有的基尼系数,远高于收入。所以,越大范围的平均越没意义。发布50城房价收入比的研究机构,2019年初还发布了《2018年全国房价收入比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房价收入比为8,由2017年的7.7小幅上升到8。

  这个房价收入比高不高呢?世界银行1998年对96个地区统计显示,家庭收入在999美元以下(最低收入户)的国家,房价收入比平均数为13.2;家庭收入在3000美元-3999美元(中等收入户)的国家(地区),房价收入比平均数为9。按世行标准,2018年中国房价收入比并不高。

  全国房价收入比不高,那是不是只有热点城市高呢?或许。但越热点的城市,收入差距越大、隐性收入越多。现在能统计到的,基本是工资收入,如果将资产(股权、租金和投资等)、经营收入算上,估计收入平均数会“上一个台阶”,房价收入比也低很多。

  此外,越热点的城市,房子品类(也就是三六九等)也越多。比如京沪深,即便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有1000万豪宅,也有200万的“老破小”。结合商品住宅竣工数据,估算中国存量住房中,商品房占比仅40.7%,1999年以前修建的住房占41.4%。全部算在内,而不只考虑商品房,估计房价收入比会降低很多。再比如,如果将深圳1040万套住房全部算在内,51%的城中村住房就会把均价拉得很低,房价收入比也会降低很多。

  房价收入比,应该这样统计!

  热点城市,收入分为三类,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房子也分为三类,90平米以上(或总价350万以上),60-90平米(200-350万),60平米以下(200万以下),各算各的房价收入比。中等收入最有参考意义,取中位数275万,3口之家年收入15万,房价收入比在18倍左右。

  参考世界银行的标准,这也高了!我们看看,上海市民买什么房?根据卢俊团队的调研,2018年上海整体的房源供应里,有63%的房子总价在300万以下。那么,位于中间位的房子总价就约在200万一套。这些房子分布在哪里?就是市中心各个位置,面积不大,岁数很大的各种“老破小”。深圳的居民也在买“老破小”,350万以下的占了一半,21%的人买250万以下的房子。所以,如果觉得275万的中位价房子也买不起,那就买个200万的房子吧。虽然不太体面,但总归“上车”了。

  “上车”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上车”了你就跟上了城市发展的速度、分享到了城市的红利。在“上车”的同时,好好工作,以后换大房子。未来,中国楼市告别各线城市普涨格局,走向价格大分化时代,核心城市与非核心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都市圈意味着“分层”,核心城市是第一圈层,外围半径30公里是第二圈层,更外围就是第三圈层,房价也将依次递减。没买房的,先“上车”后“改善”。其实,房价收入比并不很高,但要想住上好房子,买上高房价收入比的房屋,就得好好赚钱。千万不能被一味地抱怨或等待,延误了置业良机。

  所以,在个体层面,讨论高房价收入比没有意义,不能望着800万的房子,说房价收入比太高,而一味抱怨。正确的思路是,掂量自己的收入以及未来增长前景,收入低、长辈又不能贡献几个钱包,自己还没有太多积蓄的,就买个“老破小”吧;相反,有一些积蓄、自己未来收入还不错,父母也能资助,能探到多好的房子,就买吧!(摘编自“李宇嘉地产笔记”微信公众号)

  (中新经纬APP)

  李宇嘉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张猛)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