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这家公司遭两股东清仓减持,“机构退”与“个人进”并行

2019-04-10 21:52:15 e公司官微

  又见股东大举减持!这家公司遭两股东清仓减持,“机构退”与“个人进”并行

  继同花顺多名股东拟合计减持7.76%股权之后,时隔一日,又一例众股东集体减持的案例现身A股。

  诚迈科技4月10日晚间连发两则减持预披露公告,其中,持股4.84%的南京观晨,拟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21%的股权,合计96.86万股;同时,合计持股15.76%股东Scentshill Capital I 和Scentshill Capital II也拟在6个月内清仓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三位预减持股东的《股份减持计划的告知函》均非10日出具,诚迈科技是4月9日收到的南京观晨的告知函,Scentshill Capital I及II的告知函则是“近日收到”。本次减持方进行减持的股份均为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减持原因都是自身资金需求。

  熟悉的减持方

  具体来看,南京观晨目前共持有诚迈科技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387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4.84%,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

  而股东Scentshill Capital I共持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数116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4.57%;股东Scentshill Capital II共持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数9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19%。ScentshillCapitalI与ScentshillCapitalII为同一控制下企业。

  投资者对于前述股东的清仓减持并不陌生。实际上,Scentshill Capital I和II两家重要股东非首次披露清仓减持计划。早在2018年2月时,Scentshill Capital I便披露,拟六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数量合计138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目前总股本的17.34%;股东Scentshill Capital II拟六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数量合计113万股,即不超过公司目前总股本的1.42%。

  当时,股东Scentshill Capital I共持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数1387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7.34%;股东Scentshill Capital II共持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数113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42%。

  在2018年8月,诚迈科技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实施完毕的公告》,股东Scentshill Capital I合计减持74万股,股东Scentshill Capital II减持6万股,双方都没有实现顶格减持。

  不过此后该股东又进行减持操作。e公司记者根据最新披露的持股数量粗略计算,相较于股东Scentshill Capital I最新共持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数1165万股而言,从2018年2月到2019年4月间,其减持诚迈科技的股份数量约222万股;相对于Scentshill Capital II最新共持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数95万股而言,同期减持股份数量约18万股。两者合计在这1年多时间内减持股份约240万股。

  南京观晨也早在2018年4月层披露过拟减持不超1.38%股份的信息。截至2018年4月11日,南京观晨共持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442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54%。对比今日最新披露的387万股而言,南京观晨在一年时间左右已经减持了55万股左右。由于南京观晨2018年所披露的数据是,计划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10万股,这说明其并没有进行顶格减持。

  机构退 个人进

  除了前述三位“老熟人”之外,去年12月,持有公司334.62万股(占总股本4.18%)的股东上海国和也层公告,拟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34.62万股,占总股本4.18%。

  实际上,通过诚迈科技2018年前十大股东变动情况来看,“机构退、个人进”的特征非常明显。以2018年第三季度为例,Scentshill Capital I大举减持73万股流通股份,宁波瑞峰减持数量则为33万股左右,此外,Scentshill Capital II也减持超6万股。不过,于亦春同期进行了增持操作,此外,余丽霞等三名自然人新晋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

  本次股东大举减持的背景是,诚迈科技上市后业绩的快速下滑。公司2017年上市当年,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22%;2018年虽然预盈1653万元–1969万元,但是再度同比下降50%至58%。2019年1季度,公司甚至出现亏损,预亏额为500万元-650万元。对于业绩变动原因,公司一方面归因于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则明确,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全面提高,公司人工成本上升。

(编辑:熊家丽)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