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2019,高盛不灵了?

2019-04-17 07:23:57 北京商报

  2019,高盛不灵了?

  当华尔街还沉浸在摩根大通的一季报开门红时,高盛的疲弱表现给了其当头一棒。虽然一季度利润超过预期,但是同比大跌21%的事实,但还是让高盛成了领跌道指的“罪魁祸首”。近期,银行股开起了“财报派对”,但在阴晴不定的宏观环境下,各大银行的一季度表现也都喜忧参半。

  低开低走

  在市场的期待之下,当地时间15日,高盛公布了今年的首季度业绩,但却是一盆凉水。财报显示,2019年一季度,高盛总净营收为88.0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00.8亿美元,虽然环比上涨了9%,但与去年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2.6%,也不及分析师此前预计的89.7亿美元。

  此外,高盛2019年一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1.82亿美元,虽然超过分析师的预期,但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7.37亿美元,即净利润同比下降约20%。

  高盛股价随即下跌。15日美股开盘前,高盛的股价便出现下跌,随后一路低走,日内最大跌幅3.9%,成为道指领跌成分股。最终收跌3.82%,跌破200美元,收报199.91美元,创2日以来收盘最低,不过,今年以来高盛的股价累计上涨了16%。

  作为道指的重要成分股,高盛也拖累了美股。截至当日美股收盘,标普500金融板块领跌,该板块指数跌幅为0.62%,领跌11大板块;此外,KBW纳斯达克银行指数下跌了0.98%。

  或许是2018年财报过于好看,让投资者对高盛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有了期待。财报显示,2018年,高盛营业收入3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创2010年以来新高;每股盈利25.27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80%。2018年净资产收益率13.3%,为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

  “本季核心业务表现稳定,当前正专注新机会发展及丰富银行业务组合,服务全球更多客户。”高盛CEO试图挽回投资者的信心,表示对公司“开年不顺情况下”取得当前业绩感到“满意”,并称随着业务走好,相信高盛会为股东带来可观回报。

  对于净利下跌的具体原因及未来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北京商报记者向高盛集团发去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

  大宗商品失色

  机构客户业务应该为高盛此次净利的下滑负责。高盛公布的财报显示,其最大的业务机构客户服务,一季度净收入为36.1亿美元,环比增长了49%,但同比下跌18%。其中,涵盖大宗商品的FICC业务净收入为18.4亿美元,同比下跌11%;交易业务收入36.1亿美元,同比下跌18%;股票交易收入则为17.7亿美元,同比大跌24%。

  “我们在大宗商品部门中某些表现不佳的部分,发现了削减开支和资金的机会,”周一,高盛首席财务官Stephen Sherr坦承大宗商品业务的失利,但他同时表示,“我们不会放弃这项业务。”

  大宗商品一直是高盛引以为豪的业务,顶峰时期,曾贡献了近一半的利润,近几年,这一业务开始走向没落。虽然各大银行不单独披露大宗商品收入,但金融分析公司Coalition曾估计,2018年排名前12名的银行大宗商品交易收入不到40亿美元,这一数字在2008年为160亿美元。

  2015年底,摩根士丹利就曾表示,FICC的繁荣期已过去,这不是简单的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的,并随即砍掉了FICC的1200个职位,相当于该部门职员总数的25%。

  高盛也曾缩减FICC部门,2013年开始陆续砍掉该部门10%的职员。但高盛的大宗商品业务仍在2017年遭遇了最大滑铁卢。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2017年,高盛的大宗商品业务利润下滑了75%,创上市以来的最差表现。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以前,高盛都是主导大宗商品交易的价格,比如石油。但近年,高盛也因此不断受到欧盟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罚款,且监管部门对这些大的投行更加严格了,导致其主导市场的能力有所削弱。”

  经济低迷

  如果说大宗商品的光环褪色是内因,那么宏观经济环境的动荡则是外因。上周,美国银行业开启了一季度的“财报派对”。除摩根大通开门红外,花旗的表现也不太优秀,“高盛借由运营支出削减和股票回购提振EPS美股收益,同日公布财报的花旗集团也使用了类似方法”。《华尔街日报》表示,高盛基本每条业务线都表现恶化,表现最好的并购收入实际上是滞后指标。

  知名财经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肖磊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高盛和花旗的财报如果从具体数据上看,其实营收低于预期,每股收益还是高于预期的,市场将其认为是利空的原因,主要是高盛和花旗代表的是整个美国金融市场的活力和扩张程度,除自身经营原因,确实说明整个金融市场正处在一个较大的瓶颈期。”

  缩减成本成了银行巨头们惯用的方法。在公布此次财报后,还有消息称,高盛的一份合规申报文件显示,高盛计划从纽约业务中裁减98个岗位,高于3月报告的65个岗位。

  “如高盛不得不转型,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做消费金融业务,这是此前很难想象的。”肖磊进一步分析称,因为高盛一直是以大机构和政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从宏观角度来说,IMF已经下调了各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包括美国,这对金融机构来说,会有较大影响,对金融的需求会有所降低,这也是未来立足于国际市场的此类机构需要面对的。

  李大霄表示,高盛现在更多地与银行结合,传统金融业务在加强。总体上看,虽然有所削弱,但头部银行公司还是占据利润顶端,巨无霸的体量还是很难动摇的。肖磊也称,随着美联储停止加息,特朗普政府对华尔街监管的放松,像高盛这类企业,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做多元化发展,未来业绩不宜过于低估。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汤艺甜/文

(编辑:冯方)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