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汽车>>正文

中国取消汽车业外资股比限制 是让步还是进步?

2018-04-18 21:11:21 国是直通车

  中国取消汽车业外资股比限制,是“让步”还是“进步”?

  中国的扩大开放进一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称,发改委正会同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大幅度放宽外商投资准入,相关文件将于今年上半年尽早公布实施。

  同时,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取消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时间表。

  发改委指出,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年的过渡期,将帮助汽车工业逐步做好准备,应对挑战,积累经验。

  有观点认为,中国宣布开放股比与近期中美“贸易战压力”有关,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的“让步”。但回看中国以往的汽车产业政策可以发现,这些扩大对外开放的措施是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自主酝酿、推进已久的。不仅不是“让步”,而且是中国实力增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体现。

  实力增强促开放

  199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汽车产业政策》,其中明确规定了汽车合资股比限制:汽车整车中外合资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同时,同一家外商只能在国内建立不超过两家生产同类整车的合资企业。

  之所以做出上述规定,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中国自主汽车工业不受外资市场冲击,另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当时中国汽车业可以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提升竞争力

  但后来的国内外形势均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自2009年起中国一直位居世界汽车第一大市场,中国自主品牌也获得国内外市场认可。

  另外,对于此前规定的车企股比限定问题,美方提出了强烈质疑,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中国调整的步伐。

  实际上,对于放开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国家此前已有时间表。工信部部长苗圩曾在2016年4月中国汽车论坛闭门峰会上透露,“长则8年,短则3-5年就会放开”,这是中国首次透露汽车合资企业股比放开的时间表。

  当时苗圩还强调,中国汽车企业要抓紧提升品牌竞争力,以应对未来出现的外资控股乃至独资车企的竞争。

  2017年,合资股比限制政策开始松动。去年4月,《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序放开合资企业股比限制。同年6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取消了对汽车电子和动力电池的股比限制以及放宽纯电动汽车合资企业限制。直到当前,相关政策正式推出。

  由大变强的转折点

  市场上对于汽车行业外资股比放开的讨论由来已久,争议点主要在于放开股比限制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影响。

  支持者认为,放开股比限制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打破封闭与依赖;反对方则认为,放开股比限制意味着外方脱掉了政策“紧箍咒”,如此一来有技术优势的外资企业将更多地抢占中国汽车市场份额,对自主品牌发展不利。

  许海东认为,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和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将使中国汽车市场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世界知名车企将会通过贸易和投资的方式进一步积极进入这个市场,中国品牌汽车将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

  “但从长远看,放宽股比限制将会减弱合资企业对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输血功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中国品牌汽车的集中度。”许海东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早稍早前曾表示,当前汽车领域进一步的开放,对于外国资本、外国品牌更有利,对中国资本和品牌则困难更多。

  但董扬也强调,困难也是锻炼,相信中国汽车产业中的中国资本和中国品牌能够顺利通过进一步开放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考验。

  中国国际工程资讯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指出,事实上,任何国家都有要保护的产业,但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绝大多数产业已走向成熟,引入更多竞争压力有助于保持活力。

  从长远的角度看,开放显得非常必要。国家发改委表示,只有开放才能激发市场活力、倒逼企业创新、聚集国内外资源。在五年时间中脱颖而出的自主汽车品牌很可能将整合为中国的国际汽车巨头,与美日德的汽车产业正面抗衡。

  对于放开股比限制,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这对于外资企业、中国造车新企业和老牌民营造车企业都是利好消息,有望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从大变强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他认为,如果放宽外资车企股比限制,外资车企投入将更大、收获更多。同时,也必然要求国内企业投入更大,加快创新步伐,最终获益的是消费者。(冯玲玲)

(编辑:张澍楠)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