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汽车>>正文

实探“加水就能跑的汽车”:厂房老旧,保安、员工严防死守

2019-05-24 21:43:32 e公司官微

  实探“加水就能跑的汽车”:厂房老旧,保安、员工严防死守!专家:感觉是一二十年前的滑稽新闻

  证券时报·e公司 赵黎昀 刘凡

  5月23日,南阳日报《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在网上引起热议,报道称水氢发动机在南阳正式下线,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南阳市委书记到项目现场办公,为其点赞。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科学还是商业噱头?有网友直接说化学白学了。

  24日,e公司记者赶到位于卧龙区中州西路上的南阳洛特斯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该公司厂房由保安严防死守,厂区厂房较为老旧,而且并非自有。

  现场直击:保安员工严守,厂房“借居”南阳二机

  5月24日下午2点左右,e公司记者赶至青年汽车在南阳生产水氢发动机的工厂,位于卧龙区中州西路上的南阳洛特斯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该厂区之前是可以直接进入的,但在24日舆论发酵后,保安把守着门口,不让媒体记者进入。记者绕道从一个小门进入了厂区,发现该厂区比较老旧,墙体为红色砖墙,门窗大都比较久远,玻璃多处破碎。

  记者了解到,该出原为南阳二机厂,厂区内目前被多家企业租借,洛特斯也“借居”其中。在南阳市委书记曾现场办公的厂房门口,洛特斯多名员工把守,禁止记者进入。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汽车的框架。

  当记者问公司生产的氢能源车是否加水就可以行驶时,一名员工回应到,“我们只是做新能源车加工的,如果想了解情况,到另外一座楼上,那边有研发和技术部门。”不过,记者转了好几圈都没有找到员工所称的技术部门所在地。当记者提出试乘的要求时,员工说市区道路上已有氢能源车,记者可以到道路上试乘。

  有意思的是,5月24日,南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回复媒体记者称,目前该项目仍处于研发人员的验证阶段,并未正式生产,也未经过工信等相关部门的验收。报道所谓水氢发动机下线用词不当。

  在厂区内部,有一个小门贴着洛特斯的牌子,但大门紧闭,里面的人想出来都难。有一个大姐试图想出来,但看到记者在外面,又绕路走了。

  另外,记者在厂区内见到了多名穿有洛特斯标识工作服的员工。一名附近旅社的老板称,庞青年从南方带来了大约200名员工,因为没有宿舍,就租住在厂区附近的酒店。

  一位同来采访的媒体同行称,南阳二机厂只是洛特斯的一个厂区,在高新区另有厂区,在2018年7月份投产,但未有车辆下线。

  截止到5月24日下午6时,记者多次拨打洛特斯的实控人庞青年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记者还辗转联系南阳市工信局、市委宣传部、高新区管委会,虽然电话可以打通,但一直无人接听。

  南阳市花8000万买了72辆氢能源车

  在南阳市区道路上,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见到了印有“氢能源车”“青年”字样的公交车,车辆为蓝色,顶部凸起。这也是洛特斯员工让记者试乘的车辆。

  今年年初,南阳市政府从南阳洛特斯采购了72辆型号为JNP6103BFCEV氢能源公交车。4月20日前必须交车。按照南阳市在采购公示中表示,为服务“南阳2019月季洲际大会”,需向南阳洛特斯公司采购72辆公交车。其理由是:目前在郑州、张家港、大同、佛山等地采购的其他品牌客车(宇通、中通、福田),10米级的氢能客车销售价格基本上都在220万/台左右(不包括国家补贴),青年氢能公交客车只有120万元,价格优廉节省采购成本。

  洛特斯为南阳市政府和浙江金华青年汽车集团共同投资80亿元合资组建的客车生产企业。据南阳市官方介绍,青年汽车在南阳市的氢能源整车项目首期投资81.63亿元,用地1000亩,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销售收入达300亿元,利税超百亿,增加1000多个就业岗位。

  该项目中,南阳市政府平台出资40亿元,南阳市高新区招商局一位副局长答复媒体记者称,该项目通过政府招商进驻南阳,没有政府补贴。

  天眼查显示,南阳洛特斯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法人代表、董事长为何雅琪。公司股东包括金华市青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南阳高新区投资有限公司,前者持股51%,认缴金额1.02亿元,出资后者持股49%,认缴金额9800万元。青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两大股东分别是何雅琪与庞博尹,二人共同持有该公司95%的股权。而庞博尹与庞浩亮均为青年汽车集团董事长庞青年的子女,何雅琪则是庞浩亮的妻子。

  水制氢可行吗?经济上不可行

  一般来说,氢能利用有制氢、储氢、加氢、用氢四个环节。就制氢来说,有多条技术路线。在南阳日报的报道中,并没有说明水氢发动机的具体原理。但在2017年8月21日,青年汽车在浙江金华总部宣布公司生产出了全球首辆水氢燃料汽车,加水就可以跑,车内特殊的转换设置可以将水转换成为氢气,通过氢燃料电池转换为电能,最大秘密就是一种特殊催化剂,在这种特殊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将水转换成氢气,最终实现“青年水氢燃料车”在不加油不充电只加水的状态下,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轿车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

  这种秘密的催化剂真的靠谱吗?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李保军专门研究能源催化,李保军乍看到新闻时,感觉这是一二十年前的滑稽新闻。“从原理上来讲,以水为原料,催化剂制氢是科学的。一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氢,甲醇和水反应也会生成氢气,但这两种方式后期提纯工艺成本很高。”

  李保军特别介绍了用硼氢化合物与水反应来生成氢气,制成氢气后通过氢燃料电池带动汽车前行,但当前稳定性不高,就实验用来说,可以让一辆汽车跑一段时间。尤其是其经济成本超高。李保军试验用的硼氢化合物为氨硼烷,50克价值约800元,照此算来,每公斤16000元。以氨硼烷和水质量比为1:2配置成重量为100公斤的水溶液,能达到同质量汽油行驶里程。

  如此昂贵的价格,显然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也有人认为通过电解水制氢也是一条路途,不过其经济成本并不低。目前电解水制氢能效为40%,也就是1度电制成的氢气所含能量只有1度电的40%,而且氢气还要通过氢燃料电池再次转换为动力,能效在60%-70%之间。整体转换下来,1度电最终转换的能量不足三成。现今阶段,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产业化在国内并不成熟。

  氢能源车电动车,谁才是未来?

  潍柴近些年发力氢能源领域,规划投资500亿元建新能源产业园。日前,控股集团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徐宏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公司就是通过利用了淄博一家化工厂的废氢作为氢气来源,生产的公交车已经在潍坊市区55路、65路共30台车上使用,还有两座城市的公交部门有意向使用该公司生产的氢能源车。另外,为了解决加氢的问题,还在潍坊建设了一座固定的加氢站,还有一个流动的加氢站。

  但是新能源车的技术路线应该是氢能源还是电动能源在业界存有争议。李保军教授认为,虽然目前氢能源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但这是未来新能源的主要方向,因为有质量轻、更环保的优势。而电动汽车则因为车身较重、后期电池环保隐忧、安全等问题,可能会在一些特定场景使用。

  一名深耕电动车领域的上市企业负责人则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自己深信电动车才是未来的方向。氢能源无法解决其能效的问题,而且其提纯、制氢技术也很不成熟。尤其是,如果未来要向氢能源汽车方向发展,要耗费大量的资本重建制氢、加氢的基础设施。

  氢燃料概念股再起舞

  南阳“水燃发动机”的报道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却令此前备受关注的氢燃料电池概念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5月24日,沉寂了几天的燃料电池概念再度起舞。截至5月24日收盘,Wind数据显示,燃料电池指数上涨1.57%,厚普股份、深冷股份、蠡湖股份、亚星客车等个股涨停,科力远上涨6.4%,中泰股份、中通客车大涨逾4%。

  消息面上,氢燃料电池今年以来不断升温。尤其是自今年两会“推动氢设施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多年引而不发的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上市公司也纷纷加速布局,氢燃料电池板块不断扩容。Wind数据的燃料电池概念股从年初的20多家增加至56家。

  就氢燃料电池产业链而言,我国燃料电池已经在上中下游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无论是制氢、储运氢、加氢站,还是电堆材料、电堆及系统,以及氢能装备等都有不少公司布局。既有外围的基础设施保障,如厚普股份提供加氢服务,富瑞特装的储氢服务,也有电池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如膜电极等,还有电池集成系统的制造等。在应用领域也有上汽集团、长安集团等传统汽车厂商积极参与。氢燃料产业链的A股已经初长成。

  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我国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仍需要克服许多障碍。例如此次南阳水氢发动机事件中,青年汽车提到的“催化剂”。事实上,当前我国相关知识产权一直掌握在西方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催化剂核心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高成本现状,制约了我国氢能产业的自主发展。

  有专家指出,此次提到的“水燃发动机”,本质上其实是氢燃料电池系统,这也是氢燃料电池车的动力的核心。e公司注意到,就氢燃料电池系统而言,又可细分为燃料电池电堆及辅助系统。而电池电堆又包含了双极板、膜电极、密封件等等多个部分。

  就此次备受关注的制氢而言,目前包括工业尾气制氢、化工原料制氢、石化原料制氢、电解水制氢和新型制氢方法等。其中天然气对应的石化制氢和醇类对应的化工原料制氢,因为具有成本优势,在制氢体系中占比最高,也能够实现大规模制氢。而采用电解水制氢的应用还很少,主要因为我国的技术还不太成熟,电解水制氢的效率很低,同时也使得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虽然行业普遍认为,电解水制氢是最清洁、最可持续的制氢方法,但在我国目前还较难实现电解水制氢的大规模应用。相比而言,日本由于制氢技术比较发达,因此电解水制氢的产能占总制氢产能的63%。因此不少行业专家建议发展电解水制氢应向日本学习,目前我国电解水制氢尚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编辑:张猛)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