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

在金融混业的海外市场,投行是如何差异化竞争的?

2020-06-29 16:38:11 第一财经

  在金融混业的海外市场,投行是如何差异化竞争的?

  6月27日晚间,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将选择几家商业银行作为试点,颁发券商牌照。28日晚,证监会发布答记者问表示,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

  这引发了市场对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关注和讨论,未来如果有进一步政策举措,有可能成为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开端。

  未来,由于银行体量较大,参考海外经验,多数机构认为,银行控股或将成为未来推进混业经营的主要模式,主要利好国有大行。“大行内部本身就有投行部,负责股权投研等,且大行在境外已有证券公司,具有一定的混业经验。”工商银行资管部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转视海外,在实行混业经营几十年的海外市场,所谓的“全能型银行”(Universal Banking)发展如何?海外投行的竞争格局又是怎样的?

  海外的三种混业经营模式

  从全球来看,目前混业经营主要有三种模式:全能型银行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银行控股公司模式。

  在欧洲,德国是全能型银行模式的代表。德国的商业银行一开始就为企业提供各阶段发展所需的全套融资服务产品,也造就了它的全能模式——银行处于主导和强势地位,证券业务只是银行总部下属的一个部门,自主经营权限有限。

  英国则主要采用银行控股公司模式。与德国相似,英国的银行业混业经营模式也采用了银行作为母公司的形式,但区别在于,英国的商业银行作为母公司只能经营传统银行业务,并不涉足投行等非银业务,其他非银类金融业务均以子公司形式经营。

  而在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或银行控股公司模式则是主导。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80年代后期,商业银行通过建立证券子公司形式尝试了混业经营。1998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颁布正式废除了金融业分业经营管理制度。以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摩根大通为例,公司构架就是金融控股公司JP Morgan Chase & Co在上,旗下控股银行子公司(JPMorgan Chase Bank, N.A。)和证券子公司(J.P. Morgan Securities)。

  在中国,银行、券商、保险、期货、信托牌照分开并独立监管。我国现有混业经营以金融控股集团为主,招商局集团、蚂蚁金服、苏宁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和北京金控已开始按照金控公司模式试点;就银行控股模式而言,目前商业银行还不能直接持有内地券商牌照,该模式主要通过持有境外券商牌照或间接持有模式实现,混业效应不明显。目前五大行在境外都已设立券商,包括工银国际、农银国际、中银国际、交银国际、建银国际。

  广发证券银行研究团队提及,对于中国实行全能银行模式,需要监管层面较大调整,且风险控制难度较大,短期内实现可能性较低。对于金融控股模式,现有模式继续,但由于效果不明显,而且格局已定,继续增加金融控股集团难度较大,预计也不会是主要推进模式。考虑到银行当前地位、应对金融开放的诉求,银行控股公司或将成为推进混业经营的主要模式。国内的大型银行普遍在海外设立投行子公司,对外开放将显著增加海外中资投行回流的概率,由于有一定的混业经验,境内金融混业经营是对外开放最终的必然趋势。

  广发证券还认为,金融混业经营短期来看对行业影响比较小,2018年券商全行业的利润约660亿元,仅相当于一家大中型股份制银行的利润总额。但长期来看,有助于舒缓银行业业绩下行压力,通过增加非利息收入对冲信贷资产增速放缓的冲击。

  海外投行加速整合、呈五大业务模式

  在混业经营、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券商或投行的格局会发生何种变化?

  就美国的投行行业看来,近15年来最明显的趋势是,数千家投行不断整合,数量减少了30%。市场高度集中,前10大投行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70%。同时,美国投行业在不断整合的同时,逐渐分化为大型全能投行、精品投行、财富管理机构、特色券商、交易做市商五大类型。

  麦肯锡的研究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监管机构进行了反思。“沃尔克规则”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提升了监控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但混业经营依然是美国金融业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的主要业态。同时,金融科技和数字化飞速发展,大量互联网企业竞争客户,大型投行也通过数字化平台获取过去未曾覆盖的大众客户,被动投资崛起推动产品费率下降,这对券商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理财产品及服务提出要求,券商也开始了新一轮转型与整合。

  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美国投行在不断整合的同时,逐渐分化的上述五大类型,在业务各有侧重。例如,全能投行为满足机构和企业客户的全周期需求,业务复杂度最高、业务结构较均衡,其中包括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它们布局全产品线,为客户提供全周期综合服务,并以“One Firm”(一家公司)综合平台能力和科技能力打造竞争壁垒。以高盛为例,其业务模式呈现出业务资本化、客户机构化和覆盖国际化三大特征。

  具体而言,高盛在业务结构上聚焦重资本业务,收入高度多元化、各业务发展相对均衡;长期以机构客户和高净值客户为核心客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推进国际化战略,抓住区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先后开拓了日本、欧洲、东南亚和中国市场。关键在于,高效的跨部门协同联动是其主要特点,包括建立内部业务贡献报告机制、业绩归属机制和360度考评机制,保障高效的跨部门协同。

  相较之下,其他类型券商走专业化路线,在做精做深核心业务(如嘉信围绕零售客户理财,Lazard专注并购重组)的同时,向与主业相关度高的业务辐射,如嘉信通过银行账户获取利息收入,Lazard发展资产管理,但其业务布局通常不超过2-3种,对业务扩张也持审慎态度,从而保持在专业细分领域的领先优势。

(编辑:张澍楠)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