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台湾大学生在大陆体验网购:一只6.5元的发卡竟然还包邮!

2019-07-05 17:01:22 中新经纬

  作者:谢靓妍(中新经纬实习生、台湾成功大学学生)

   资料图 中新经纬摄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蒸蒸日上,带动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两岸民众所悉知的“淘宝网”“天猫”“京东”等,都成为了许多民众网购的首选平台,其便利、一条龙的服务也缔造了如阿里巴巴等巨头企业,而大陆幅员辽阔还拥有如此便捷的快递服务,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从小生长在台湾,目前就读成功大学经济学系,在2019年的夏天来到北京实习,对于北京城里的一草一木都感到新鲜。我于是提笔写下这些体验与自己的观察,和大家分享这份难得的体验。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网购已成为新时代普及的购物模式。目前台湾最通行的网购平台为虾皮购物,和淘宝网极为相似,商家只管将商品上架,毋需多虑网页的排版、支付程序等等;而相对于大陆主流的平台式经营,台湾则有一些店家会利用Instagram、Facebook进行社群营销,自行制定买卖规则,不仅多了和消费者的互动,也能省下大笔平台费用。

  除此之外,台湾还有SHOPLINE、91APP这类展店式平台,能提供商家一组专属的网域名,让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网站,商家可依其商店属性自行设计网页风格,这是近几年崛起的一种电商模式。

  而比起大陆的多元化经营,台湾则采取以主力商品作为品牌形象的经营模式,例如:买书,会想到博客来;电器,会去PChome;买游戏点数,则会去乐天。这感觉有点像是小姐姐们买美妆用品会想到小红书等,认为在这些网上买价格较实惠,品质较有保障。

  这次来到大陆,平时就喜爱网购的我,不免俗地在淘宝网体验了一把网购。这次我买了三款发夹,各是从浙江金华、杭州及北京当地发货。一共约40元人民币,结帐时竟然有个15元的新人红包,且不限消费金额都可全额折抵。这在台湾是比较少见的,台湾一般都只能折抵消费额的20%,即便所拥有的优惠券金额远大于消费金额。

  淘宝全站都必须用支付宝付帐,在台湾多数人的做法是“货到付款”,通常会选择寄到家里附近的24小时便利超商,向店员取货,并一同将货款交给店员,完成订单。另外,以信用卡支付、ATM转帐也是通行的做法,只是这两个方式通常会被收取额外手续费,较不划算。

  除此之外,让我比较意外的是,从浙江金华寄出一只6.5元的发夹竟然还包邮!在台湾通常要满足一定的金额才可享有免运费,不免要凑满五六百元新台币(约110-130元人民币);而台湾的运费大多为63元新台币(约14元人民币),远远高于淘宝上1-10元人民币不等的邮费。这让我不禁疑惑,从浙江金华到北京有1400多公里,一只6.5元的发夹还包邮,卖家还赚钱吗?

  我猜测,这应该是大陆规模经济之下的优势吧,通过大量生产,压低生产成本,薄利多销,以此和快递商谈价钱,降低邮寄成本。如此便宜的价格带来了更大的销量,成千上万笔的订单再乘以每单的微薄利润,算下来也是笔可观的收入。

  由于这次我们住的饭店并未提供代客收件的服务,朋友们告诉我,能够选择宾馆附近的丰巢智能柜作为取货点,当快递小哥将我的包裹放入智能柜时,我便收到了一则简讯,里头有提货码,我再带着这组密码去取货便是。

  然而,有一次,我却接到了快递小哥的一通语音电话,要我立刻到宾馆门口领包裹,我便匆匆过去。我问快递小哥,怎么不投智能柜呢?他答我:“没钱了!”。原来是每投递一次包裹到智能柜,快递人员便要付一笔0.2元到0.5元不等的费用。在一单只有1.5-3元收入的情形下占比平均约15%。

  在台湾,智能柜有,但并不普及,第一代的“快取宝”甚至已经倒闭。台湾超商密集,人口较少,小区里的警卫也提供收取包裹的服务,我想这便是智能柜在台湾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但当住所是没有警卫室的旧公寓、卖家不提供超商取货,或是购买海外商品时,我想创设一个智能柜,不仅能解决以上这些不便,还能减少物流人员因为无人收件而需再次投递的麻烦和成本。

  当独自走在北京的街道,除了路上的喧嚣,与一旁高楼大厦的耸立,最吸引我的其实是大街上一辆辆的“快递三轮车”,这是我在台湾从未见过的。台湾的送货载具通常是大型货车,柴油车居多,而大陆这款快递三轮车为电动模式,较为环保,车体小,机动性也较高。当然,如此也易衍生许多道路安全问题,因此,据说深圳在两年内将全面限制此类三轮车,将改以电动四轮车代替。现在这快递三轮车,小小的一台,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承载着整座城市的终端物流,对这高端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功不可没。

  两岸电商的形态大不同,大陆互联网的高度应用为其增添了风采,也节省了许多时间和人力;中国台湾的流程虽繁复些,但也符合在地的环境与需求。在如今两岸经贸如此频繁交流的状况下必能相互学习,共同为消费者打造更好的购物体验。(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刘虹利)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