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券商看新经济这十年|半导体“替代进口”速度远超预期

2022-08-04 15:45:19 中新经纬

  十年间,新经济与传统产业边界逐渐消融,也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新势力上市公司。新经济行业与企业如何交相辉映?未来又将如何发展、演变?  

  中新经纬“V观财报”栏目推出【券商看新经济这十年】报道,每期邀请一位券商分析师,解读新经济热点行业十年间的发展变化。

  本期嘉宾为:开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电子首席分析师刘翔

  中新经纬8月4日电 (付健青)“半导体”——资本市场热门词汇,它不单是一种材料的名词,它同样涵盖了巨大的产业链条。

  2021年,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也被写入“十四五”规划。规划要求,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其中,在集成电路层面,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工具、重点装备和高纯靶材等关键材料研发,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工艺突破,先进存储技术升级,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发展。

  第三代半导体正是以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为主,更适合制造耐高温、高压、打点零的高频率大功率器件。诸多市场热门题材,包括5G基站、新能源汽车等都是第三代半导体的重要应用领域。

  我国起步晚?

  很多人认为,我国在半导体领域“卡脖子”是由于发展较晚,行业整体较全球落后十年以上。事实真是如此吗?

  “中国本土半导体行业起步并不晚”,刘翔指出,20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开办了第一批半导体物理专业,培养了第一批新中国的半导体人才;1957年北京电子管厂制造出了锗晶体和二极管,这是我国第一批半导体产品;第十三研究所在1965年研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块集成电路DTL(二极管晶体逻辑),只比美国晚了7年;上海无线电五厂在1966年开发出TTL logic(晶体管逻辑)约只比西方落后3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半导体发展依然维持了比较完整的科研和独立发展体系,且与全球的差距也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刘翔认为,近十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最大的进程可以分为两块:一是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快速成长;二是国内半导体封装测试龙头公司迈入全球第一梯队。目前来看,中国半导体和全球最大的差距主要在晶圆制造环节,主要是逻辑类芯片的晶圆制造环节。

  “把关”设备投资价值高

  半导体设备行业按照工序前后可以分为前道设备和后道设备,按照生产作用可以分为工艺生产设备和量测检测设备。

  从投资价值看,刘翔介绍,总体来说,前道设备的技术壁垒高于后道设备,价值空间也高于后道。但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是螺旋式、渐进式,后道设备厂商往往在取得后道生产环节较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了技术水平,从而具备进军前道的能力。

  刘翔指出,如果就生产作用来分,量测检测设备虽然仅属于“把关”设备,但是因为涉及精密光学、高速高精度电子电路学等,技术难度甚至较普通工艺生产设备更高,也拥有了较高的投资价值。

  完全国产替代要多久?

  半导体产业的国产替代是近几年常听到的词语,也是资本市场上的热点。那么产业链想做到完全国产替代需要多久?

  “替代不是0或1的二分离散状态,而是一个连续过程。”刘翔强调,从过去5年看,“替代进口”确确实实、扎扎实实地发生在中国半导体产业上。速度之快,不单超出了普通投资者的预期,甚至远超了产业从业者的预期。

  刘翔表示,半导体封装测试环节中,国产设备已经基本具备完全进口替代能力,而在晶圆制造环节中,如蚀刻、清洗等价值较大的工艺环节也有不少优秀国产厂商冒头。

  但是完全替代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的目标。刘翔指出,不仅在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核心关键设备(比如EUV光刻机)的缺失,而且也在于全球半导体技术仍然处于不断创新进步的过程中。

  “中国半导体行业未来一定能达到世界前沿”

  Wind数据显示,在A股市场,有85家上市公司涉及半导体产业,其中有不少公司登陆开市仅3年的科创板。

  股价方面,今年上半年,仅有13家公司股价上涨。但若将时间拉长至各家公司上市时间点看,72家公司实现股价上涨,其中31家公司涨超500%,20家公司涨超1000%,2005年就已上市的紫光国微,更是股价已涨近120倍。

  股价上涨的背后,是投资者、分析师、产业从业者等多方给予的信任。“我坚信中国半导体行业未来一定能达到世界前沿”,刘翔直言,半导体产业的壮大诞生于具备三大特质的土壤:强大的模组制造业、整机制造业和整机品牌业;全面而强大的工业技术门类,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材料学、信息学等诸多综合;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消费群体的支撑。他表示,“放眼全球,中国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很多投资者担心技术壁垒缘故,导致中国半导体企业无法成为全球前沿。”刘翔认为,半导体所依赖的理论科学基础一百年前就已经成熟,过去50年及未来,半导体技术本质上还是生产工艺制造技术。既然属于工艺技术,无非就是万千次的不断尝试思维,所以中国半导体占据世界前沿只是时间问题。

  而对于企业,刘翔表示,强大的股东资金实力、企业家的宏伟格局和专注精神、成员个体自发的创新积极性等,都将成为在行业获得一席之地的因素。(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张澍楠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