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北京垃圾分类政策修订进行时 罚金与酒店一次性用品最受争议

2019-09-04 16:43:58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垃圾分类政策修订进行时!罚金与酒店一次性用品最受争议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慧,但是

  北京的垃圾分类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开始执行。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连日来,中共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以人大代表身份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关于垃圾分类政策的意见建议。

  在8月份参与条例修改讨论座谈会的垃圾分类回收企业“爱分类”的总经理徐源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座谈会上各方关于强制减量、强制分类、是否增加罚则、分类收运责任进行了探讨。

  据介绍,在座谈会上多数居民表示对于先行修改条例不能接受的是酒店禁止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还有现上海拟定的针对个人200元的罚款额度。

  还有一位曾参与条例修订建言的业内人士透露,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北京的垃圾分类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开始执行。

  强制分类和处罚数额最受关注

  8月初,北京市启动“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活动,组织市、区、乡镇约1.5万名人大代表赴基层就《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修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先后以人大代表身份前往各区,深入社区、乡镇,与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辖区单位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垃圾分类回收企业“爱分类”的总经理徐源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他们曾在八月中旬和下旬各参加过一次座谈会,会上各方关于强制减量、强制分类、是否增加罚则、分类收运责任进行了探讨。

  北京目前的垃圾分类标准分为4类,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相关文件指出,北京也将把干湿垃圾分离作为分类重点。

  为修订工作做铺垫,北京的垃圾分类教育也在同步推进。北京市领导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中小学生课堂教育,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引导居民正确认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

  据媒体报道,9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北京多家学校将垃圾分类作为开学第一课,多所学校在开学典礼上教授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孩子们从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徐源鸿认为,垃圾分类的习惯不应当是强制,而应当是教育培养的结果。他前几年去台湾参加露天演唱会时,有一个人一直举着一个电子屏,上面写着“有垃圾,请递给我”,然后观众依次把垃圾递过去,全场垃圾不落地、不废弃。

  罚金与酒店一次性用品成新痛点

  北京市领导要求,要细化垃圾源头减量措施,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使用,探索控制垃圾总量的有效方法,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2019年5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关于本市旅游住宿业不主动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的实施意见》,表示从7月1日起,上海旅游住宿业将不主动提供牙刷、梳子、剃须刀、鞋擦、浴擦、指甲锉这6件一次性日用品,酒店若违规提供将被依法处罚。使得上海成为了全国首个立法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城市。

  据曾参与政策建言的人士介绍,在座谈会上有居民对北京是否要执行该项政策提出疑问。在部分居民看来,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并未养成出门带洗漱用具的习惯,且该项服务是包含在酒店费用之内的,若要执行该政策那么相关部门也应该要求酒店适当下调住宿价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已实施垃圾分类的台湾的民宿老板,据介绍,如果有游客提出要一次性洗漱用品,他们会提供,但不会放到房间里。让她意外的是,事实上很多内地来的游客都自备了洗漱人品,反而台湾本地人找她要洗漱用品的多。在她看来,这个习惯也并不难培养。从记者实地体验来看,台湾一般的酒店都有一次性洗漱用品提供。

  除了一次性用具之外,最高200元的罚款额度也成为了部分居民的“痛点”。

  2019年7月上海开始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个人违反该条例相关条文的情况,可处以人民币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7月底,重庆也颁布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意见,表示对未做到垃圾分类的个人将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据介绍,一些居民在座谈会上表示,政策刚刚开始执行,大多数居民不太清楚应该怎么分,希望能在政策刚开始实施的阶段适度降低罚款额度。

  在北京7月的一次有关垃圾分类的沙龙上,闲豆回收的CEO方浩曾表示,罚款在推进垃圾分类上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总体上来说垃圾分类一定要做成市场化、商业化的行为。强制罚款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无助于培养市民“谁生产谁付款”的意识。

  垃圾是产生者的责任

  北京市领导在调研中提到,要通过立法明确垃圾分类是垃圾产生者的责任,压紧、压实单位、企业、居民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建立倒逼机制。

  垃圾处理究竟是谁的责任?“免费处理垃圾是政府应有的义务”是国内大多数居民的直观感受,多年来也少有居民直接为垃圾处理或垃圾分类买过单。

  但据多位垃圾分类行业的企业管理者介绍,但事实上很多发达国家事实上采用的都是“使用者付费”的模式,制造垃圾的居民或者机关企业是需要给负责运输和处理垃圾的企业钱的。

  在上述7月的沙龙上,光大金控投资管理部董事副总经理、环保行业资深专家张晓文介绍,全美第一的WM(Waste Management )公司的核心收入环节就是环卫。

  在张晓文看来,“垃圾谁产生,处理就是谁付费”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启迪环境北京桑德新环卫总经理助理温德芳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参加的另外一场沙龙上提及,无论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城市美化,垃圾是必须处理的。但随着垃圾数量和进行垃圾分类的人工成本的增加,政府和垃圾回收企业不可能一直承担着回收成本。

  多名从事垃圾分类的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负责处理政府和企业生产的垃圾时,都会向该单位收取处理和运输费用。

  以超市为例,一个大型超市每天产生的废旧纸箱在1吨左右,但对于超市来讲仓储空间是有限的,垃圾不能一直放着。

(编辑:吴晓薇)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