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小基金公司熊市烦心事:盈利“遥不可及”

2018-09-07 07:22:33 21世纪经济报道

  小基金公司熊市烦心事:盈利“遥不可及”、 后来者信心犹在

  本报记者 李洁雪 深圳报道

  “今年日子不好过,特别烦心。”

  9月5日,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中后台人士颇为无奈地向记者感叹道,“我们公司这几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规模始终做不起来。今年市场环境不好,各大基金公司都在推货基,但我们在这方面也毫无优势,连最基本的业务量都很难达成,感觉在这待着没有什么希望。目前我在考虑跳槽,但并没有找到好的下家。”

  焦虑并非个案,对于不少小型基金公司而言,由于品牌知名度低加上缺乏渠道议价能力,本身业务拓展就十分困难。而今再叠加上如此低迷的市况,生存状况陷入更为艰难之中。

  以上半年净利润出现亏损的基金公司来看,多是资产规模排名位于行业末流的小型基金公司,在规模无法壮大的趋势延续下,盈利遥不可及。

  亏损边缘挣扎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东海基金、国金基金、方正富邦、先锋基金、浙商基金、九泰基金以及江信基金等多家公司净利润为亏损状态,其中浙商基金、江信基金、东海基金均是从去年同期的盈利变为亏损,江信基金上半年共亏损1688万元,在有上半年营收数据的基金公司中位列倒数第一。

  作为一家2013年成立的基金公司,江信基金成立已满5年,并不算一家特别新的基金公司。不过,其2018年年中的最新公募规模仅有22.25亿元,若剔除7.76亿货基来看,其它类型基金规模合计仅有14.49亿元,这样的管理规模离盈亏平衡线显然太远。

  近年来,基金行业的成本不断升高。据业内人士估算,2007年左右基金公司的盈亏平衡线是40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至2010上升至100亿元,而这一数据到现在已经翻番,也即可能需要200亿元左右的资产管理规模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向记者表示,“这还得看具体产品类型,如果货基占比较高,还不一定能盈利,主要还是看权益产品的规模。”

  处在盈亏线边缘的西部利得基金是一个代表案例。2018年上半年,西部利得基金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6868.94万元、1.96万元,这是其2017年扭亏之后第二次实现上半年正利润。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西部利得的公募和专户合计管理规模为497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245亿元,恰好在盈亏线标准上方附近。不过,其货币基金规模为147.52亿元,占较大部分,因此其基本未能盈利。

  一家小型基金公司高管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运营一家基金公司需要花钱的地方非常多,其中给银行的尾随佣金和人力成本是两个大头,此外还有办公场地租金、IT成本、营销费用等等,如果发不出产品,没有管理费,就只能往里面贴钱。”

  据基金中报显示,上半年收取管理费最低的一家基金公司是华宸未来基金,仅有5.87万元,2017年全年其管理费仅有13.36万元,堪称史上生存最艰难的公司。对于这类入不敷出的公司而言,只能靠大股东救济来维持。

  对此,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这种一年只有十几万管理费的小型基金公司其实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行业二八效应已经越来越明显,像华宸未来这种没有特色、业绩也一般的小公司,大概率只能一直处于小微基金公司状态,它仅存的价值只剩下牌照价值,可能觉得等到牛市来了还能赚钱。”

  不过,盈亏平衡线只是一个大致标准,在营业收入相当情况下,不同基金公司的利润水平可能有较大差距。

  以鑫元基金和长盛基金的情况来看,前者是2013年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而后者是“老十家”之一。今年上半年,鑫元基金和长盛基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6亿元和2.21亿元,但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34亿元和0.56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52.34%和25.34%,差距极大。

  究其本质而言,人才匮乏和渠道议价能力差是制约小型公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很多小基金公司只有那么一两个基金经理,而且管理经验匮乏,投研力量的微弱显然难以在一百数十家基金公司脱颖而出。与此同时,银行代销基金产品时又有资管规模的基本标准,很多小公司无法进入银行代销池的“白名单”,规模始终无法壮大。

  例如像鑫元基金就是典型的在渠道上有优势,所以才能够迅速扩大规模实现盈利的基金公司,这也是为它能够比很多同期成立的小公司发展快的原因。若无此优势,小基金公司“逆袭”机会渺茫。

  46家新公募待批

  尽管小型基金公司“弯道超车”机会微小,但后来者却前赴后继。

  证监会官网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审批表显示,截至8月31日,目前待批复的基金公司达到46家。其中,自然人申请设立成为新设立公募基金的显著特征,例如原东方证券资管原董事长陈光明申请设立的睿远基金就在待批队列之中。

  从今年获批情况来看,加上8月中旬获批的明亚基金,共有6家新公募基金获批,而去年全年仅7家公募基金公司获批,可见公募获批速度相对有所提速。

  公募竞争已经如此激烈,为何还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涌入?看好公募行业未来发展是最大前提。至于公司能否生存,新来者总是信心满满。

  一家去年才刚刚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董事长向记者表示,“尽管目前行业内已经有一百余家基金公司,但从整个公募行业的历史来说,中国公募行业其实还只是刚刚开始,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从国外欧美成熟市场的公募行业发展和国内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募行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否则我们也不会砸锅卖铁来创业。”

  上述董事长进一步谈道,“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内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可供投资的财富越来越多,再往后发展,这种理财需求只会只增不减。公募行业这么多年来规模没有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原因大家都明白,因为资管新规以前有太多可套利的其它选择。但随着资管新规出台,我们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环境将更加健康,对于我们这样一直受到严格监管,而且比较专业化的公募队伍而言,无论从需求、还是从监管环境来看,我相信公募行业都能够有更大的一个成长的空间。”

  该董事长补充道,“在越来越市场化的环境下,如果有合理的机制和优秀的人才,我们认为自己是能够站稳脚跟的。当然,这场仗很难打。因为资管新规出来后,所有人在一个整齐划一的起点上竞争,需要面对的竞争是来自方方面面的。”

  随着竞争者的加剧,可以预期的是,淘汰必然会发生,但也总有新生力量会壮大。

(编辑:冯方)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